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平经国之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平经国之书

太平经国之书

宋代永嘉学派的经济专著。宋郑伯谦著。郑伯谦(生平不详),字节卿。曾任衢州学府教授。《宋元学案》称其为永嘉学派学者之一。
全书以《周礼》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理想的制度,并以之为尺度来衡量秦、汉以后的政治和经济措施。着重研究了财政经济问题。不赞成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改革措施,批评其“计利太卑,求民太甚”(《序》)。认为当时的土地兼并,使得“民无以为生”(卷三)。强调要“听民之自为生”,在土地私有制下自谋生计,反对国家政权对人民经济生活的威胁和干扰。但是,又把强宗、大族、游侠和富民看作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其财政观点和王安石正相反。王安石认为理财不仅只是理国之财,即光顾国家财政,要求理天下之财,即把财政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联系起来。对此,郑伯谦说:“周礼之理财,理其出而已矣,非理其入也;理国家之财而已矣,非理天下之财也。”(卷十)认为人民自己能够安排物质经济生活,无须政府为之代谋;因而理财就仅是理封建国家之财,国家的贡赋收入有一定的来源、数额、方式,而在支用时却容易产生“奸欺”与滥用,故理财主要应考虑财政支出的问题。这是比较陈旧的思想。
此书强调“会计”的作用。主张扩大会计的监督范围,指出了会计的二个原则。第一,“出纳移用”之权(指财务官吏的职能)和“纠察钩考”之责(指会计官吏的职能),要由不同的官吏掌管。如由同一官吏兼管,“不惟不免于奸欺,而内外之参差不齐,出入之变错差舛,薄书会计之繁多委轧,亦必将有以敕其精神而昬其思虑焉”(卷十)。因而出纳与会计的分离,不但可以防止弊端,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原则和近代会计制度是相吻合的。第二,强调提高会计官吏的权位,以便能充分执行其“纠察钩考”的职务,在解释《周礼》中司会之权重于太府的规定时说:“以会计之官稽掌财用财之吏,苟其权不足以相检括,而为太府者反得以势临之,则将听命之不暇,而何敢以究卤莽而察奸欺。卤莽奸欺无所忌,则沉匿掩蔽之弊生而匮乏枵虚之患至,暴征横敛之原,必自是而启矣。”(卷十一)认为提高会计官吏的权位不仅是杜绝贪污舞弊的手段,而且是防止暴征横敛的办法。由于强调会计的作用,就以为汉初六十余年的财政积累不到三年即消耗殆尽,是取消了主计之官不重视会计的结果。在此书之前,很少有人从理论上阐述会计的原则与作用。
有清初祥符高氏刻本。

☚ 救荒活民书   泉志 ☛

太平经国之书

十一卷。宋郑伯谦撰。郑伯谦生卒年不详,字节卿,永嘉(今浙江宁波)人,初官修职郎,后为衢州府学教授。宋王与之撰《周礼订义》,首列宋代研究《周礼》者,共四十五家,并类编姓氏世次,郑伯谦为第三十一,居黄度、项安世之间,据此估计为宁宗、理宗时人。《太平经国之书》书名取自汉刘歆“周公致太平之迹”一语,与叶时《礼经会元》一书以概括《周礼》而立论相出入,借《周礼》以抒论。此书首列四图,即:“成周官制”、“秦汉官制”、“汉官制”、“汉南北军”。所绘图仅限三朝职掌宿卫,其大意想以宫中、府中、文事、武事,一统于太宰,以明古制。《太平经国之书》列目三十,共三十二篇,皆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并设问答,推明建官之所以然,书中还多参证后代史事,阐明古法之好。基本上各篇能贯通经义,颇有创新。其论 “天官玉府诸职” 一条,宋车若水所撰《脚气集》颇为称道。但其间的命意,亦有不易理解处,如“宰相”一篇,作者主张应文武共权,反对文统武或武统文,然其引南宋初年史证,则是武将韩侂胄等权倾一朝,正是以武统文,此与郑伯谦自己的主张相反。主张人主不可崇俭约,则立论乖僻。清永瑢认为郑伯谦《太国经国之书》不如宋叶时《礼经会元》,然二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太平经国之书》体例严谨,条理分明,是研究官制较完备之书,对后人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版本有:藤花榭刻本;乌丝栏精钞本,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明嘉庆中西山布政司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学津讨原本; 康熙十九年 (1680) 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 乾隆五十年 (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乾隆年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汪氏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