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论
东汉末农民起义军要求财产公有、废除封建等级压迫、人人平等劳动的思想。东汉末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离失所,层层官吏及大小地主剥削压迫农民,是这一思想产生的客观基础。农民革命领袖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以太平思想相号召,张鲁在汉中地区也宣扬与张角“太平道”教义基本相同的“五斗米道”。太平思想的主要内容见于《太平经》及《三国志·张鲁传》。《太平经》卷四八解释太平说:“太者大也,言其积大如天者; 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无复不平,比若地居下势平。”意即要在极广泛的范围内废除封建等级特权,消除不平。太平的出发点在于“天生人,幸使人人自有筋力”,人人既然同具有天生劳动能力,不劳动的寄生生活就是很大的罪恶,即使本人生前不得到惩罚,其子孙也会受到惩罚。而富裕阶级积聚财富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也是不能饶恕的罪行。与西方大致同时的原始基督教的同类观点相比,东汉末农民革命的平等思想,特别是人人平等从事劳动的思想更为深刻。而基督教异端用作号召的“千年王国”,到16世纪才成为德国农民起义的战斗纲领,比东汉末农民革命的“万年太平”思想要晚约1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