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缸
又称“喜祥缸”。明清宫廷消防器具。明清两代,紫禁城内曾发生多次火灾,损失极为惨重,每次大的火灾后,都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造成全国性的灾难。因此,能消火灭灾则被认为是“太平” 和“吉祥”。明代大缸多用铁或青铜铸造,两耳加铁环,式样上奢下敛,古朴大方; 清代多数是鎏金铜缸或 “烧古”青铜缸,两耳加兽面铜环,腹大口收,造型精致,外表富丽。大缸不仅具有消防使用价值,而且是皇宫庭院陈设方面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据清乾隆年间内务府“奏销档”载,口径5尺的大铜缸约重5684库斤 (3392公斤),铸造费用约合白银500多两。缸内平时贮满清水,用来防火。每年农历小雪季节,为防冰冻,、在缸外套上棉套,缸口加盖,缸底的石座内留有灶口,内置炭火,直到春节后惊蛰时才撤火。宫院陈设缸的大小、多少随环境而定。如太和殿、保和殿两侧及乾清门等重要建筑物前陈设多口鎏金大铜缸,其它地方则陈设较小的铁缸或青铜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