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代常朝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代常朝仪

清代常朝仪

清代百官常朝向皇帝奏事、请旨所举行的仪式。《清史稿·礼志七》: “常朝仪: 太祖丙辰建元后,益勤国政,五日一视朝,焚香告天,宣读古来嘉言懿行及成败兴废所由,训诫臣民,然未垂为定制也。崇德初,始定仪注,设大驾卤簿,王以下各官朝服,俟帝出宫,乐作。御殿,升座,乐止。赐坐,诸臣各依班次,1叩就座。部、院官出班奏事毕,驾还宫。顺治九年 (公元1652年) 给事中魏象枢言: ‘故事有朔、望朝,有早朝、晚朝、内朝、外朝,今纵不能如往制,请1月3朝,以副厉精图治至意。’ 杨簧亦言: ‘旧例百官每月11朝,似太繁数,今每日入朝奏事,较11朝不为少,应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行朝参礼。’ 自是遂定逢五视朝制。寻定见朝、辞朝、谢恩各官,俱常朝日行记。帝御太和殿,引见毕,赐坐赐茶,悉准常仪。如是日不御殿,各官行礼午门外。外藩来朝暨贡使,亦常朝日行礼,如速返,则不拘朝期,即赴午门行礼,外官应速赴任者亦然。又定常朝御殿,王公入殿中旁坐如次。康熙八年 (公元1669年) 定公、侯、伯以下各官为6班,按次列坐,后复改为9班。九年,谕都察院纠察王大臣失仪。二十年,置常朝纠仪御史及司员。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 遣侍卫4人监察朝班,定视朝日天未明,鸿胪寺官2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门依班坐。鼓严,起立听赞,自仗南引进,整齐班列,行礼如仪。乾隆初,敕大小各官依内廷官例,黎明坐班。十六年,谕部大臣董率庶僚,常朝按期赴班,毋旷缺。光绪九年 (公元1883年) 更定朝制,凡新除授各官,鸿胪寺列衔名交内阁,届日礼部尚书、鸿胪卿请驾御殿,导各官谢恩行礼,王公百官侍卤簿后。不御殿,文武官则坐班午门外。其时刻,春冬以辰正,夏秋以卯正,遇雨雪及国忌则免。坐班日,鸿胪寺官按翼定位,王公集太和门外,东西各2班,百官集午门外,东西各9班,纠仪御史吏、礼司员各4人,分列班首末,并西面北上。届时吏、礼司员受职名,纠仪官环班稽察,复位坐。有间,以次出。”

☚ 清代大朝仪   清代大宴仪 ☛
000201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