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龙吟 白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龙吟 白莲

 

宋犖


 田田漫舞银塘,鱼床捧出梨云好。新妆淡伫,静窥湍濑,临风窈窕。 翠羽低穿, 水斜压, 数枝偏皎。 宛湘妃独立, 轻绡掩映,明珰缀,波光照。三十六陂淼淼,渐黄昏、冰姿恁悄。开宜玉井, 折应素手, 闹红都扫。 露冷才香, 月明无影, 花共老。对鹤洲千朵,堪成雪赋,向邹枚道。

 咏物诗有多种写法,这首《水龙吟》题名《白莲》,全篇皆实赋白莲。
 词的起始两句开门见山地为我们描画了一幅鱼塘白莲图:泛着银白色波光的鱼塘里,田田的莲叶迎风摆动,白色的莲花点缀其间,十分赏心悦目。梨云,白色的云,形容白莲花朵。“舞”、“棒”两个动词的使用给这幅鱼塘白莲图增添了一片生机。接下去“新妆淡伫”三句,形容白莲花象装束得淡雅素净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默默注视着身边湍急的水流。仁,久立。湍濑,湍急的水流。 “翠羽”三句继续铺陈。 翠羽,翠绿的羽裳,形容莲叶。 水是一种水草。在绿色的水草和莲叶之上,数枝偏皎的还是白莲花。“宛湘妃独立”四句,形容在鳞鳞波光的映照下,白莲仿佛是湘妃披着轻纱,戴着珠玉耳饰,袅袅婷婷地独自站立在那里。湘妃,舜之妃娥皇、女英,相传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绡,有花纹的薄丝绸 。珰。珠玉耳饰。
 下片主要写夜景。“三十六陂”有两种理解皆通。一是专指,地名,在今江苏扬州。一是泛指,陂即池塘。三十六也不是确数,只是形容其多。淼淼,水辽阔貌。傍晚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玉洁冰清的白莲显得格外宁静、安详。“开宜玉井”以下六句,写白莲的禀性。“玉井”的美称,此处所指应当是那澄清洁净的池塘,白莲最适宜在此中生长开放。“折应素手”,意指白莲生性高洁,应由女性洁白的手去折,否则就亵渎了白莲。“闹红都扫”指白莲花开时,正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凋零之时。“露冷才香”是说白莲的香味是冷香。“月明无影”写出了月色下荷花的朦胧美。 “花共老”是指白莲与花一起衰落。 是一种水草,夏秋间开小白花。 最后“对鹤洲千朵”三句以典作结。西汉时,梁孝王刘武在开封东南建造了一所大花园,名为梁园。鹤洲是园中一景,汉赋大家邹阳和枚乘曾在此赋雪。词人以为眼前这千朵白莲如鹤洲之雪,可以告诉枚乘和邹阳,再写一篇《雪赋》。
 这首词铺陈描写,篇幅较长,容易写得平淡松散,但因紧扣住诗眼“白”字落笔,使得全词结构紧凑而有层次。该词在修辞上也有特色,全篇未置一“白”,然而处处又不离“白”,银、梨、皎、冰、素、鹤、雪均指白色,颇见作者的修辞功力。

咏花诗词之《水龙吟 白莲》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水龙吟 白莲

 

朱昂


 月移太液波明,秋风吹滴瑶池露。盈盈带水,翩翩舞雪,相逢解语。夜半烟汀,玉簪初坠,素娥留住。记轻舟堪倚,缃房翠盖,尘不染,花深处。十里平湖清暑,照新妆,粉痕重傅。银屏隔幔,冰奁函镜,幽情如诉。误褪红衣,羞随黄蝶,凭栏凝伫。怕香云易散,荒湾败叶,冷鸳鸯浦。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咏物之作,但绝少单纯写景状物,大都移入人情,寄托人的某种情怀。失昂的这首词也不例外。
 起首两句:“月移太液波明,秋风吹滴瑶池露,”是总写白莲置身其中的湖上月夜风光。月色溶溶,波光粼粼,秋天的微风吹落了滴滴露珠,仿佛是瑶池中飘落的玉露。“移”字与“吹滴”二字,不仅描绘出了月光与露滴所构成的静态画面,也写出了画面的动态变化。德国十八世纪文艺批评家莱辛认为,与绘画的描绘空间静态相比,诗的功能在于描述事物的时间存续性。验之以中国古典诗词,似乎不尽符合。中国的古典写景状物诗词大多都具有绘画与诗相结合的特征,在写景状物的同时亦追踪景物的变化过程。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也,这也许正是中国古典诗词审美的一个独特之处。
 “盈盈带水,翩翩舞雪,相逢解语”这三句,开始写白莲自身。高出水面的白莲,娇盈水灵,盛开的花瓣,有如飞舞旋转的雪花一样,莲花仿佛能解人语、通人意似的。
 “夜半烟汀,玉簪初坠,素娥留驻。”写夜半时分的白莲。“素娥”即嫦娥,古时又做姮娥,代指月亮。这三句的意思是,在夜半时分烟雾迷茫的湖面上,挺立着一支支白莲,仿佛是美人素娥临睡前摘下的玉簪,而素娥也正留驻在这里了。这几句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巧妙,白莲是玉簪,湖水中的月亮是依莲而卧的素娥,构成了一个景情交融的意境。自然,以白莲比玉簪并非朱昂的独创,宋代诗人王禹偁《白莲》诗中便有“昨夜三更后,姮娥坠玉簪”的句子,但是王禹偁的姮娥,在某种程度上看只是一个为了引出玉簪而连带出来的无用的喻体,而朱昂这里的素娥,在构成意境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轻舟堪倚,缃房翠盖,尘不染,花深处。”“缃”,是浅黄色。“翠”,是绿色。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记得白天的时候,白莲倚傍着轻舟,掩映在一片黄黄绿绿的花丛之中,出污泥而不染。在此之前,词中所写均为静夜烟波中的莲花仪态,而这几句,却曲笔回溯,勾出了白日间白莲花的风韵,有如电影中迭映的风景画面一样,深远朦胧,别有韵味。一个“记”字,似乎在写夜中白莲的沉思暇想,又似乎是在写夜中赏莲之人的幽思,主客交融,物我合一。这几句是上阙的收束,同时也改变了上阙的艺术节奏,由对白莲风采的极力渲染转而写主体的幽远神思,情绪氛围由浓而淡,感情曲线由扬而抑。
 一夜醒来,平湖清爽,白莲象一位晨起的姑娘,重新对镜梳妆打扮,重新展露如雪的花瓣,洁白玉嫩的颜色,有如刚刚傅过脂粉。“银屏隔幔,冰奁函镜,幽情如诉。”下阙一开头,词作者把白莲生存的环境描绘成一种象征性的人类居住的环境。银亮的窗子上挂着轻柔的帷幔,洁净透明的梳妆奁里装着美容的镜子,如此景致如此人,似乎有一缕缕欲向人说的幽情。
 “误褪红衣,羞随黄蝶,凭栏凝伫”几句,更进一步地写出了白莲的内在气质。白莲本属白色,但作者把她想象为原来是红色而现在因为褪掉了红衣而成白色。“黄蝶”,指一种须经长期培育以供观赏的金莲花,王嘉《拾遗记》中载:“沧洲金莲花、其形如蝶”,概指此花。“红衣”与“黄蝶”在这里均为功名利禄的象征。白莲有如褪掉红衣的姑娘,无意以艳丽猎荣、她也不愿意去追随金莲花让别人侍养观赏,她不求富贵不望帝乡,因而便只得“凭伴凝伫”。作者对白莲的赞美已达极点,其想象亦已达极至,高高挑起的白莲,凌于簇簇花草之上,似高楼上依栏凝神的闺中女子,正在等待有情知已,柔情如水却又自洁自持。
 接着词人陡而一转,写道:“怕香云易散,荒湾败叶,冷鸳鸯浦。”“鸳鸯浦”,鸳鸯居住的水滨,泛指全句之意为,怕的是香云易散,美玉易殒,到头来只落得败叶枯枝洒荒湾,辜负了良辰美景,冷落了青春时光。这三句,使全篇的思想格调发生了变化,白莲由自洁自持甚至自矜一变而兀自叹息起来。自然,其叹息,并非是悲观的自甘零落,它源于对易逝青春韶光的眷恋,意在唤起审美者对美的珍惜。唯其不胜秋风,唯其生命不久,才更令人割舍不下。这几句,也使得下阙在结尾时感情节奏由扬至抑,与上阙最末几句“记轻舟……花深处”的艺术效应是一致的,使上下两阙呈现了相同的节奏,可以说,这是本词的一个特点,也是这首白莲词的艺术成就的主要方面。当代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白莲是某种人格的象征,白莲身上寄托了创作主体的情思,甚至可能是夫子自适。朱昂是清代安徽休宁人,其著作与生平事迹可考者均不多,假如这首白莲词真是自况,我们也可窥其人生态度与处世态度之一斑了。

咏花诗词之《水龙吟 白莲》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水龙吟 白莲

 

周密


 素鸾飞下青冥,舞衣半惹凉云碎。蓝田种玉。绿房迎晓, 一奁秋意。 擎露盘深,忆君凉夜, 暗倾铅水。 怨鸳鸯、 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应是飞琼仙会。倚凉飚,碧簪斜坠。轻妆斗白,明珰照影,红衣羞避。霁月三更,粉云千点,静香千里。听湘弦奏彻,冰绡偷剪,聚相思泪。

 词中咏莲(荷)之作甚多,或红或白,或盛或枯,贵在结合莲之本性素质,抒写作者主观感受和时代氛围,给人以审美的教育和心灵的启迪。周密这首《水龙吟》,可与张炎同题之作媲美,而同为宋末元初咏白莲的杰作。
 “素鸾飞下青冥,舞衣半惹凉云碎,”词的上片先写白莲风神,有如素鸾(仙女)自蓝天翩翩飞来,舞袖飘拂沾惹上片片白云,透出丝丝寒意。这一发唱,想象何等突兀,取譬何等新颖,笔势浮动,也如翔鸾之破空而下。“半惹”一语,遣词轻灵恰切。“蓝田种玉,绿房迎晓,一奁秋意”三句,是从“飞下”后的静态着眼,直咏本题,进一步描摹白莲的亭亭玉立。她象蓝田美玉那般纯净,水灵灵的泛着嫩绿光彩的花蕾(绿房)在晓色中微颤,宛如打开了明亮的奁匣,传出一派初秋的气息。“擎露盘深,忆君清夜,暗倾铅水”则又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意,将白莲比作铜人仙掌上铭刻的芙蓉,那滴滴清露,就象秋夜怀念故君、流不尽的沉重的珠泪,故国之悲充溢于字里行间。“想鸳鸯、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歇拍三句,联想起世上鸳侣本都做着“梨云好梦”,那曾想西风吹凉,一双双又被骤然惊起。“梨云”,指梨花暖云,为春日好景,作者词中屡用。其《夜合花·茉莉》中有“梨花云暖”之句,也是此意。西风无情,鸳梦惊散,中间当蕴含着作者的身世之感。
 “应是飞琼仙会”。过片用猜度之词,接写白莲清姿。那朵朵白莲大概是王母身边的仙女许飞琼的化身,来参与仙家的聚会。“倚凉飚,碧簪斜坠。轻妆斗白,明珰照影,红衣羞避。”你看她背靠着凉风,鬓边斜插着碧簪,欲坠不坠,摇曳生姿。淡淡的梳妆,象是要与谁比斗素洁,闪亮的耳珰更映衬出她轻盈的倩影,如素娥降自广寒,世上的俗艳红妆,在她面前,怎能不掩羞退避三舍。这里淡笔轻描,把白莲的风姿推到了最高的境界,所谓“霁月三更,粉云千点,静香十里”。作者运用雅洁浑成不事雕饰的语言,轻抹出一幅雨后新月、白云千点、十里之内静静地飘散着荷香的水粉画。这不仅表现出白莲的灵魂,而且也正是词人高洁品格的写照。接下来就到了词的尾声:“听湘弦奏彻,冰绡偷剪,聚相思泪。”作者想到面对白莲,犹如听到了湘灵鼓瑟,哀婉动人;那一片素葩,又是哪位巧手从洁白的生丝上暗暗剪下来的。这怨歌冰丝凝聚着多少相思泪呵!结语自然寄寓了作者深沉的君国之忧,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全篇紧紧抓住“白”和“冷”两个特色来下笔,并且贯彻始终,这是与词作的题材、情调与风格和谐统一的。“白”字乃题中应有之义,不难理解。而“冷”意内潜,颇多变化,从上片的“凉云”、“秋意”、“清夜”、“西风冷”到下片的“凉飚”、“冰绡”、“相思泪”,确是层出递进,步步渲染,终于使冰清玉洁的白莲,萦绕在读者心头而难以忘怀。这也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咏花诗词之《水龙吟 白莲》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水龙吟 白莲

 

李媞


 羞他淡粉浓脂, 朝天虢国绡衣素。 水光似镜, 红妆多少, 见伊生妒。不合时宜,喜无人折,翠云深护。羡如冰如玉,泥根偏洁。余一点,芳心苦。晶盏盈盈承露。月明中、浑无觅处。叹生尘世,阿谁识得。空能解语,顾影呼卿。不胜幽恨,聪明反误。料多情只有,嫦娥夜夜,照凌波步。

 白莲开花于夏末秋初。 其时,秋风送爽, 百花多已凋谢,惟有白莲独开。由于白莲洁白如冰似玉,文人雅士多爱之,故咏之者甚多。《全清词钞》中咏白莲之词二十余首。然其词意多未出北宋周敦 《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外,而格调又下之。在咏白莲冰清玉洁之余,多抒发了孤高自赏和不得意之感,情调凄清。李媞的《水龙吟》亦如之。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咏白莲之“如冰如玉,泥根偏洁”;下片抒发“叹生尘世,阿谁识得”的孤寂之感。上片头两句“羞他淡粉浓脂,朝天虢国绡衣素”,引用了虢国夫人朝见唐明皇的故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载:“虢国不施妆粉,自衒美艳,常素面朝天。当时杜甫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词意是说,白莲犹如身着白色轻绡衣、不施脂粉朝见唐明皇的虢国夫人一样,别具一种风韵。相比之下,会令那些浓妆艳抹的女子无限羞愧。以此比喻白莲洁白淡雅,别具一格。“水光似镜”,写周围的水面如镜子一般光滑、平静、清澈。以之衬托白莲,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红妆多少,见伊生妒”,得说那么多的艳妆美人,望见你那淡雅的娇姿,都会暗生妒意。以上诸句,都是侧写之笔,以此来衬托、比喻白莲与众花的不同。接下去,作者便进一步直接描写白莲的形象、精神、品格。“不合时宜,喜无人折”,是说白莲开花于花事都了、人们赏花的热情也已冷却之时。幸喜如此,才无人攀折,她才得以保持自身的完整无损。“翠云深护,羡如冰如玉”,写白莲在翠云一般的莲叶围护、簇拥之下,冰清玉洁,亭亭玉立,实在令人羡慕。“泥根偏洁,余一点,芳心苦”,写白莲植根于污泥之中,而目身却偏偏那样洁白无瑕。只有一点,芳香清幽的花心是苦的。重点写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与品格。“芳心苦”,既是写实,又喻其洁身自好之不易,内心是凄苦的。与下片无人赏识之感、孤凄之情遥相呼应。
 下片“晶盏盈盈承露,月明中、浑无觅处”两句,写月下白莲的丰姿:朵朵白莲犹如无数的玻璃盏,盛满透明的日露,晶莹如玉。如水的月光中,白莲与月光溶于一体,简直有点难于寻找了。然而,也许由于过于清高超群了,很难为人们所赏识。下面,作者便发出了一系列的感慨,表达了卞和抱玉之悲。“叹生尘世,阿谁识得”,是哀叹生于混浊的尘世之中,周围的人们有眼无珠,没有谁能理解自己的真正价值。“空能解语,顾影呼卿,不胜幽恨,聪明自误”,是说自己徒然能解人语,却不被人们所理解。只好顾影自怜,心中充满无限的怨恨。如此境遇,真真是聪明反被聪明所误了。最后几句“料多情只有,嫦娥夜夜、照凌波步”,是说料想只有明月如此多情,夜夜照临我这位洛水女神。“凌波”,本指女性走起路来步履轻盈的样子,取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诗意。此处当指洛水女神,借喻白莲。整个下片。以抒情为主,间有写景。稍加点染,即创造出了一种空濛、幽静的意境。于抒情写景之中,既写了白莲,又融入了自我,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归一的境界。

咏花诗词之《水龙吟 白莲》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水龙吟 白莲

 

史蟠


 一湖晓色通明,露华千点香吹定。最怜伊处,洁分双藕,愁栽几柄。画里禅空,诗边秋淡,鹭翘无影。怕玉纤催桨,和凉折取,片雪坠、鸳鸯醒。缟夜罗衣自整,隔相思、遥烟做暝。凝铅写素,者番心苦,微茫暗省。有恨凌波,无言立月,一丝风冷。被霜娥点破,平空洗出碧琉璃镜。

 清晨,宁静的湖面上风息波平,轻雾迷蒙,团团的莲叶上宿露如珠,晶莹明澈。词的开头两句,首先点明了赏花的时间,描绘了一个大的背景环境。接下来三句,词人以简括的笔触勾勒出画面的主体,“洁”字绘色,“愁”字传神,渗透出淡淡的审美意味。紧跟着的三句,词人又以虚笔补写环境,进而映衬白莲洁雅清逸的非凡气质;“空”“淡”二字,把初秋时节大自然开始呈现出的空灵、恬淡之美写了出来,颇耐人回味。“怕玉纤催桨”以下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白莲的怜惜之情。“玉纤”言女子纤手如玉,这里指代荡舟前来采花之人;“片雪”比喻白莲凋零的花瓣有如雪片。姑娘们催桨而来,“和凉折取”,尽管动作轻盈,仍不免摇落那娇柔的花;片片花瓣洒落湖面,竟至惊醒了鸳鸯的酣梦。三句词用一“怕”字领起,将词人的爱花之心、惜花之情、护花之意不假掩饰地表达了出来,想到折取后人散塘空的景象,词人的担心也就不难理解了。
 词的下片采用拟人手法,刻画出白莲含恨凝娇的意态。换头两句写白莲仿佛如幽居的女子,在夕烟暮色里倚阑远望,脉脉含情,难诉相思。“缟夜罗衣”形容花瓣,“缟”即白色,稍晚于史蟠的王初桐在其咏白莲词中有“花光缟夜,沉沉里、微茫见”(《水龙吟》)之句,可与此互参。“凝铅写素”以下六句,紧紧抓住白莲的特征进行描写,笔端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者番心苦”一句借谐音构成双关,扣住咏题;莲心有薏,其味苦,故称。微茫的夜色里,白莲好象一位痴情的女子,正满怀相思之苦、离别之恨,默立于西风月色之中。六句词一意串连,与上片“画里禅空”三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更为冲淡、凄寂的审美意象。“被霜娥点破,平空洗出碧琉璃镜”两句紧承上两句,以一特写镜头收束全词。“霜娥”指秋月,“碧琉璃镜”指月光映照下莹澈的湖面。月色撩人,湖平如镜,几柄白莲,挺立水中,如美人出浴,娉娉婷婷,这一动静相生、朦胧而又真切的画面,愈使全词增辉生色。
 从结构安排上看,这首词上下两片描写角度不同,上片写晓,下片写夜,时间跨度较大,意义上也构成递进。将白莲置于月色之中,就更能表现白莲的神形特征,从而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咏花诗词之《水龙吟 白莲》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水龙吟 白莲

 

王沂孙


 翠云遥拥环妃,夜深按彻霓裳舞。铅华净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话。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三十六陂烟雨。旧凄凉、向谁堪诉。如今谩说,仙姿自洁,芳心更苦。罗袜初停,玉珰还解,早凌波去。试乘风一叶,重来月底,与修花谱。

 王沂孙集中倚《水龙吟》调凡五首,皆咏物之作,咏白莲两首,以此尤胜。起五句咏本题,余皆藉花以抒感。
 ·此词上阕描画白莲芳姿,且以比拟之笔一展其神韵与情态。“翠云遥拥环妃,夜深按彻霓裳舞。”词人在此二句中着意绘画白莲秀美姿态,意谓白莲象杨玉环那样窈窕,绿叶簇拥着白莲的花冠如同翠色衣裙装饰着杨贵妃的美丽形体,微风过处,婆娑摇曳的白莲好似在烛灯前踏着旋律的贵妃,正向唐王呈献霓裳舞姿。“铅华净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语。”白莲洁雅之花冠和优美身姿就如同浴池中缓缓步出的贵妃,体态飘逸,温柔纯美,容光照人,笑容可掬。“盈盈解语”乃神采焕发,含着微笑似乎有话要说。此三句意出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将白莲花比作浴后贵妃,不仅描摹了白莲的形态,更透出了白莲之神韵。此笔精细传神。至此,词人笔下之白莲,经摹形赋神,已神形兼备,可谓生花妙笔。“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承上比体,神思驰骋,词人由白莲之楚楚娇容联想到杨贵妃死后回归仙岛,玄宗独守旧室。宫苑荒寒.满目凄凉;岛远涛狂,宫车不返;仙尘隔离,两相孤寂,魂魄无依,度日如年,难以捱时。“太液”原为汉建章宫北池名,《长恨歌》中泛指唐室宫苑。”海山依约”句,已在仙岛之杨贵妃对玄宗使者重提昔日盟誓,并复申恋念之情。寄以钗钿为相思信物,忠贞凭证。《长恨歌》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两地相思,长恨不已。“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冰肌雪艳”既是描写贵妃体肤细腻纯美,也表现出白莲之洁净素雅特征。贵妃“天生丽质”,倾城国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而马嵬一别,天世两隔,无可奈何,惟有频频相顾,遥遥相望而已。“别有冰肌”四句词人寓意为两朝冠剑,降表签名,大有人在,直至断送宋室江山。词人而不欲斥言,乃托词以隐剌,怨责之心,借杨贵妃之说,白莲之形以寄寓。
 词的下阕借物抒情,直抒胸臆,且寄以殷切诚挚之望。“三十六陂烟雨。旧凄凉,向谁堪诉。”三十六陂指宋朝国土,意为三十六郡。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中原,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词人生当南宋自危亡至易代悲惨历史中。南宋理宗竟应允蒙古人联盟伐金请求,引狼入室,灭金后蒙古人大举入侵。理宗崩后立昏弱度宗,贾似道专政,十年后送南宋于必亡之途。度宗逝,太子㬎四岁,二年后临安城破被元人掳去。 九岁益王在福州即位为端宗,未三年于海上流亡而死。陆秀夫等拥立八岁帝昺,逃亡至海上崖山,另年负帝蹈海。其覆亡前后,惨烈之至。词人四顾在元人铁蹄下之宋室江山,凄凉昏暗;忆及历史,历历在目。虽怨愤在胸而又不得不遏止,怀狂风怒涛而难以畅宫,惟有强压激怒之火,仰天长叹:“旧凄凉,向谁堪诉。”“如今谩说,仙姿自洁,芳心更苦。”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言后为世间通论,藉此喻不被环境影响而保持节操、于世兀立之君子。词人在此借莲花抒难言之隐,诉沉痛之苦:一介遗民,其为人处世,岂仅仅“于泥不染”、“仙姿自洁”那般轻易简便?纵埋名削迹,去政避仕,安能解其饮冰茹蘖之悲,啖仇咀恨之疼,其悲痛之深何异于莲花落尽莲衣而莲心更苦。“芳心更苦”四字尤为撄心深痛,字字泣血,感人肺腑。此乃极写其哀疼。“罗袜初停,玉珰还解,早凌波去。”陈鸿《长恨歌传》言马嵬兵谏,杨贵妃“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长恨歌》诗言杨贵妃之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此等惨状如同“罗袜初停,玉珰还解。”杨贵妃一丝游魂归赴蓬莱,“早凌波去。”此虽怅鼎湖之去远,实谓宋室大好江山易朝换主,一去不返。一“早”一“去”,沉痛之至。“试乘风一叶,重来月底,与修花谱。”环妃不忘旧情,思恋心切,愿乘风凌空,再返唐宫与玄宗重温旧情。此处“月底”照应篇首“夜深”,言明赏花填词时辰。词人盼望一扫元寇,收复中原,回归宋室,乃抱弓剑而仍号也。耿耿旧臣之心,遗民之愿,光昭日月。
 碧山此词咏物寓意,藉莲抒情。虽意在君国,感于身世,而本题亦不抛荒。“翠云遥拥环妃”、“铅华净洗”、“仙姿自洁,芳心更苦”、“玉珰还解”,句句雅切白莲,亦物亦人,亦物亦意,句意兼得。正如《白雨斋词话》评议:“碧山咏物诸篇,固是君国之忧。时时寄托,却无一笔犯复,字字贴切故也。就题论题,亦觉踌躇满志。”然则碧山词又何以悲情苦绪之甚?与杜甫比较:“少陵每饭不忘君国,碧山亦然。然两人负质不同,所处时势又不同。少陵负沉雄博大之才,正值唐室中兴之际,故其为诗也悲以壮。碧山以和平中正之音,却值宋室败亡之后,故其为词也哀以思。推而至于《国风》、《离骚》则一也。”(《白雨斋词话》)此番比较与评价甚为切合。

咏花诗词之《水龙吟 白莲》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水龙吟 白莲

 

王初桐


 为谁卸了红衣,绿房迎晓霜绡翦?浣沙人去,凌波人在,水晶宫殿。几柄亭亭,银塘十里,冷香吹遍。在鸥昏鹭暝,花光缟夜,沉沉里、微茫见。何况素云晴练,舞轻盈、半低纨扇。淡妆月艳,仙姿玉立,粉消铅浅。小艇回时,浮萍开处,镜奁窥面。怕遗珰、卷入凉波,又万叶、西风战。

 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人们久已熟知和喜爱的。先生笔下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在月光下或袅娜地开着,或羞涩地打着朵儿,如明珠,似星星,曾给人留下多少美好的艺术享受。读罢清代王初桐咏白莲的这首《水龙吟》词,我们会得到同样的感觉。
 “为谁卸了红衣,绿房迎晓霜绡翦?”词的起首两句紧扣咏题,凭空发问,惹人注目。白莲卸却红衣,身着素妆,亭亭玉立于晓色之中,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绿房”指呈淡绿色的莲房;“霜绡”形容白莲的花瓣洁白细腻。接下来三句用比喻手法写白莲的风姿:“浣沙人去,凌波人在,水晶宫殿。”“浣溪人”指越溪美女西施;“凌波人”指洛水之神宓妃。西施绝代佳人,美艳无双,宓妃“芳泽无加,铅华弗御”。词人将两位美人对举,一言“去”,一言“在”,即恰切地说出了白莲的特点,也表明了词人对比喻手法运用的自如。“几柄亭亭,银塘十里,冷香吹遍。”由视觉转写嗅觉,赞美荷香。一个“冷”字,将白莲在炎夏里带给人的清爽舒适之感写了出来。“在鸥昏鹭暝”以下三句,又由嗅觉回到视觉,从白莲的特点出发,选择最佳取景时间,绘制了一幅意境幽邃的白莲图。对对鸥鹭,依偎在白莲身旁,悄然安眠;点点莲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在沉沉的夜色里闪现着微茫的白光,整个荷塘,不正“象笼着青纱的梦”吗?词人以独特的角度,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一种和谐、安谧、朦胧的诗意美。
 过片由晦而明,赋形绘色,承转自然。“何况素云晴练,舞轻盈、半低纨扇。”“素云”“晴练”俱形容白莲。在微风的吹拂下,出水的莲花轻轻摇曳,犹如身着翠裙的少女舞姿翩翩。“淡妆月艳,仙姿玉立,粉消铅浅”之句,更是极妍尽态,备写在翠叶陪衬下白莲的娇姿秀色。“月艳”、“玉立”两词看似平常,但用于描写白莲,则显得维妙维肖,贴切生动。“小艇回时,浮萍开处,镜奁窥面”三句,在写花的同时巧妙地共带赏花之人,用拟人手法将白莲的意态刻画入微。洁白的莲花象爱惜芳容的女子,正面对银塘这面偌大的妆镜打量着自己,她此时或许也为青春难驻、红颜易逝而幽思重重?这便极自然地引出了结尾两句:“怕遗珰、卷入凉波,又万叶、西风战。”当秋风袭来,凋零的花瓣卷入波心,破败的莲叶迎风颤慄,那情形怎不让人为之忧虑?一丝淡淡的惜花之情正暗暗地袭上词人心头。
 这首词从多层面、多角度咏赞了白莲花,虽无深刻的寄寓,但色彩淡雅,不加雕饰,正如出水的莲花,能于朴素中给人以美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