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劳动力分布与转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劳动力分布与转移

(三)劳动力分布与转移

宁夏农业在70年代以前基本是单一经营模式,多种经营很不发达。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农、林、牧、副、渔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一直在96%左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逐步由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转移,由第一产


表2-1-9 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


单位: 人

指 标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
平均每百个
劳动力中
         
文盲、半文盲
小学程度
初中程度
高中程度
中专程度
大专程度
43.35
27.58
23.75
5.17
0.15
41.28
29.42
24.13
5.10
0.06
40.14
30.86
23.90
5.07
0.03
38.76
30.74
25.00
5.46
0.03
37.07
30.80
26.34
5.81
0.03
37.29
30.20
27.06
5.35
0.10
35.55
30.86
27.51
5.95
0.10
0.03
34.40
30.51
28.85
6.03
0.17
0.03
32.30
30.48
30.25
6.57
0.37
0.03

注: 依据 《宁夏统计年鉴(1994年)》整理。
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据统计,1952年,第一产业劳动力为50. 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8.6%。到198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为94.8万人,占当年劳动力总数的95. 9%,下降2. 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由1952年的0.7万人,上升到1980年的4万人,增长4.7倍,比重由1. 36%上升到4.1%,增长2.74个百分点。1993年和1980年相比,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由94.8万人增加到134. 1万人,增加了39万人,比重由95. 9%下降到87. 3%,下降8.63个百分点;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由4万人上升到19.4万人,增加15.4万人,增长3.85倍,比重由4.1%上升到12.7%,增长8.6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所占劳动力比重逐步变小,林牧副渔业所占劳动力比重逐步扩大,但行业分布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分布量多,第二产业劳动力最少。例如,1993年第一产业劳动力134.1万人,所占比重为87.3%,第二产业劳动力7. 94万人,比重为5.2%,第三产业劳动力11.5万人,比重为7. 5%。宁夏农村劳动力主要年份分布情况,见表2-1-10。


表2-1-10 农村劳动力主要年份分布情况


单位: 人

年 份农村
劳动力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人 数比重(%)人 数比重(%)人 数比重(%)
1952
1957
1965
1978
198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515 175
648 985
797 982
923 593
988 053
1 204 841
1 238 007
1 288 176
1 326 164
1 358 098
1 409 314
1 454 818
1 492 159
1 534 965
508 175
637 958
770 982
865 593
948 053
1 085 839
1 104 076
1 127 135
1 156 529
1 184 781
1 244 241
1 289 772
1 314 358
1 340 629
98.60
98.60
96.60
93.70
95.90
90.10
89.20
87.60
87.00
87.20
86.90
88.60
88.10
87.30
4 000
6 000
12 000
28 000
29 000
48 406
55 621
59 881
64 650
62 944
61 914
60 577
67 076
79 421
0.78
0.90
1.52
3.03
2.90
4.00
4.50
4.60
4.90
4.60
4.40
4.20
4.50
5.20
3 000
5 000
15 000
30 000
11 000
70 596
78 260
100 370
105 085
110 373
103 159
104 469
110 725
114 915
0.58
0.50
1.90
3.30
1.20
5.90
6.30
7.80
7.90
8.20
8.70
11.40
7.40
7.50

注: 1952—1980年数据依据 《国家统计局汇编 (1949—1989年)》整理; 1986—1988年数据依据 《宁夏40年(1949—1989)》整理; 1989—1993年数据依据 《宁夏统计局鉴 (1994)》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力有了剩余。据有关专家测算,宁夏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为53. 6万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40%。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是:
(1)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大。从一些发达国家看,他们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一般为5%左右,美国只有2%,而宁夏1993年高达87.3%,如果宁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按30%计算,种植业剩余劳动力仍达88.07万人;从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看,1993年宁夏农村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0.52公顷(7.8亩),如果按1952年劳均负担1.48公顷(22.2亩)计算,宁夏农村劳动力剩余量也有79.78万人。
(2)宏观调控不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处于无计划状态,劳动力转移也有很大的盲目性。
(3)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容纳劳动力有限。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劳动力在40%以上,而宁夏仅占7.5%。
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途径,经调查主要有: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广大农村就地消化,全自治区现有宜农荒地56万公顷,许多农民积极开发“四荒”地,办农场,办果园,植树造林、治沙改土,农田建设;发展日光温棚,工厂化生产,立体种植等,就地消化了大批劳动力。如果宁夏的盐环定工程、大柳树工程实施后,将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并对宁夏的经济腾飞产生巨大作用。
(2)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吸收了一批劳动力。宁夏现有32.3万人在乡镇企业就业,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将会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3)加快小城镇建设。宁夏各县市现建设了许多小城镇,这是吸收农村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场所。实践证明,小城镇是宁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集散地和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基地,应当把小城镇建设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抓好规划和落实,加快建设的步伐。
(4)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的第三产业还要大发展,特别是县城作为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结合部,发展潜力更大,可以适度、有序地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 (二)劳动力素质   第二节 农业资金投入 ☛
000284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