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单一的生活消费向生产和生活双重消费转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单一的生活消费向生产和生活双重消费转变 (三)单一的生活消费向生产和生活双重消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投入主体是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人民公社化前的一段时间虽然基本生产单位是农民家庭和互助合作组织,但由于当时的经济基础较差、市场供给不足、农民收入较低等原因,农业生产仍以原始耕作方式和粗放经营为主,农民的生产投入很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户作为基本生产单位而成为生产投入的主体,农民的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单一的生活消费转向生产和生活双重消费,农业生产支出随之增加。1978年,农民人均用于生产投入的资金仅22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11.7%; 1983年生产投入资金占总支出的比重上升到29.7%。以后随着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生产支出额明显增加,但占总支出的比重则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上。经过10余年的生产积累,全省农民家庭生产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拥有量,1996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2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8.7台,水泵36.2台,胶轮大车27.3辆,役畜47.7头。平均每户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已达3 109元,与1983年相比增长了5倍。 ☚ (二)自产自用消费向商品性消费转变 第四节 农民生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