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包干到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包干到户

(三)包干到户1982—1983年初

从1982年起, 由于有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指引, 有皖、川、贵等省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成就的吸引,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自发地搞起了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 涌现出一批典型单位。其中最早起步的有杜蒙的一心公社勇敢二队、林口县柳树公社、宁安县卧龙公社、尚志县一面坡公社、五常县沙河子公社和嘉荫县等。
林口县柳树公社地处牡丹江山区, 有耕地6 000公顷和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草地。24个大队, 69个生产队, 2.2万人。公社党委从1981年开始, 在全乡的31个生产队中实行了统种分管责任制。执行一段时间, 感到这种办法定产量的环节很难掌握, 弄不好就出现矛盾。这时又发现有的队把一部分土地和牲畜偷偷分散到农户管理, 效果很好。于是公社党委召开各大队支部书记会议, 开展讨论, 一致同意搞大包干试验, 于是决定首先在万水大队试点。实行大包干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统种分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农业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万水大队当年大变样。过去一直吃返销粮食,这年家家留够口粮后, 还卖给国家1.5万公斤余粮;人均收入由上年的110元提高到210元。1982年, 全公社有58个生产队实行了 “大包干”, 占生产队总数的84%。在实行这种责任制的过程中, 他们顶住各种压力和讥讽, 战胜了冰雹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 夺取了全面的胜利。1982年, 全公社粮食总产量由上年的450万公斤猛增到1 100万公斤, 增长1.4倍。交售粮食265万公斤, 超额15万公斤。提留积累92万元, 比历年平均积累额增长2倍。人均收入由上年的69.6元提高到231.7元, 增长2.3倍。大包干前全公社畜力胶车400多台, 大包干仅一年就增加到2 564台; 牛、马等大牲畜由2 199头 (匹) 增加到3 933头 (匹); 新增农业机械38台, 其中大型拖拉机2台、手扶拖拉机14台, 10行播种机16台, 中型脱谷机6台。“柳树” 翻身、面貌大变的消息传遍各地。这个公社的石青大队迁走的30户人家又搬了回来。这一年, 柳树公社党委被县委评为先进党委。
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 把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建立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上, 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 省委副书记陈俊生, 于1982年底到林甸、甘南、富裕、依安、克山5个县开展调查, 并向省委作了《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指出, 5个县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在, 这5个县的5 537个生产队中, 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队113个, 占生产队总数的2.1%; 联产到劳的队2 136个, 占38.6%;联产到组的队565个, 占10.2%; 包干到户的队534个, 占9.6%; 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队2 189个,占39.5%。报告对5个县1983年将推行的生产责任制计划作了说明。基中实行包干到户的, 甘南县有542个生产队, 占总队数47.5%; 富裕县有336个生产队(包括联产到劳), 占55%; 林甸县占70% (包括联产到劳); 依安县占60%。报告还用大量事实,归纳出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所产生的效果: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总收入成倍增长; 社员开始富裕起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各项工作争上游。同时, 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省委批转了陈俊生的报告, 并同意报告的意见, 要各地在落实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工作中结合实际贯彻执行。1982年12月初, 省委还组成考察组到安徽等6省考察, 了解到外省包干到户责任制迅猛发展的形势、成就和政策。这些, 对黑龙江省下决心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83年1月, 全省召开了地、市、县委书记会议。会上, 杨易辰书记就黑龙江省农村进一步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等问题发表了讲话。在谈到包干到户责任制时, 杨易辰同志说: “现在检查起来, 我们对承包到户这种形式的发展变化研究不够, 担心的是怕削弱集体经济, 搞得土地连不成片, 种花花田,发挥不了机械化的作用。”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看了俊生等同志的调查和考察报告, “受到启发, 思想透亮了, 认识提高了, 对现在各地搞的承包到户和以前理解的那种 ‘包干到户’ 大不一样了。至少有以下三点:
❶承包到户并不是平均分田到户分种, 而同集体没有关系。
❷承包到户不是取消统一经营, 而是越来越强调统一经营。
❸承包到户, 不是不要干部而是非加强领导不可”。“今后就按俊生同志的调查报告那样办, 在几统一的前提下, 不再分哪种形式是提倡的, 哪种形式是允许的, 把允许搞变成有领导地搞。无论哪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只要群众愿意实行,都要有领导地实行, 做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适合承包到队的则承包到队, 适合承包到组的则承包到组, 适合承包到户的则承包到户, 适合承包到人的则承包到人。简言之, 宜队则队, 宜组则组, 宜户则户, 宜人则人。承包形式, 因地制宜, 因业制宜, 因时制宜”。杨易辰同志的讲话,受到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热烈欢迎。把这个重大决策称之为 “开闸放水”。成为黑龙江省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为全省进一步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 (二)联产到劳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 ☛
000074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