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气管切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

在麻醉条件下,利用器械切开动物气管的一种紧急治疗手术。多用于上呼吸道急性炎性水肿,鼻骨骨折,鼻腔肿瘤或异物,双侧返神经麻痹,气管狭窄引起的高度呼吸困难等有窒息危险的病例。驻立保定,术部在颈腹侧上1/3与中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切开皮肤暴露气管,在相邻的两个气管环上各作一半圆形切口,装以气导管或对气管切口作临时性固定。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

系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急救手术。主要用于呼吸道阻塞的病人,如支气管异物、大咯血淤滞、粘痰滞留等;亦用于因颅脑外伤所致昏迷引起无咳嗽反射,气管内分泌物淤滞等。方法是在颈前下方切开气管,插入金属导管,固定于颈部。施术后注意护理,防止感染,保持适当湿度,及时抽吸气管内分泌物,待症状完全缓解后拔管。

气管切开术

切开颈段气管前壁,使病人建立新的呼吸通道的手术。主要适用于抢救喉阻塞病人。因昏迷、神经系统病变、外伤等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也可施用此种手术。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

是经颈前部切开气管前壁,使病人可经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主要适用于喉阻塞的病人。亦常用于因神志昏迷、神经系统病变、外伤等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气管切开后,必须加强护理。

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

应用解剖 颈段气管位于颈部正中,上接喉部环状软骨,向下伸入胸腔,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水平约有6~7个气管软骨环。气管软骨呈“C”字形,占气管周径的2/3,软骨环的缺口向后,并由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气管的前面依次被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等组织所覆盖。甲状腺峡部横跨气管前壁,其宽度因人而异,一般位于第2~4环处,切开气管环时,常须向上牵引,以免损伤出血。气管的粗细与年龄、性别有关,一般成年的左右径为20~25mm:前后径15~20mm,男性管径较女性稍大。儿童的气管较细,且较柔软。颈段气管的长度和位置与头位有关,头后仰时,气管由胸腔上升至颈部,颈段气管变长,位置变浅。头向下俯时,气管缩入胸腔,致颈段气管变短,位置变深。气管的两侧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在颈上部,这些大血管与气管上端距离较远,向下则与气管逐渐接近,在近胸骨上窝处,与气管更近。因此,分离暴露气管时,必须沿中线进行,以免损伤颈部大血管。在分离颈部筋膜时,有时可遇到颈前静脉或其吻合支,这时可向两侧牵引或结扎、切断。在相当于第6~7气管环附近,于气管前壁有甲状腺下动脉、静脉或无名动脉及静脉横过,如切开气管过低,损伤上述血管,可发生严重的大出血。两侧肺尖的胸膜,常高出第一肋骨 (前面)平面约2.5cm,突向颈根部,咳嗽时向上膨出尤为明显,因此,在分离组织时,不应过分向下,以防伤及胸膜并发气胸。
常规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 (1) 喉阻塞:由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双侧声带瘫痪、喉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原因引起的喉阻塞,呼吸困难较明显而病因一时不易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喉部邻近组织的病变(如咽后脓肿、咽部肿瘤),使咽腔变狭。或甲状腺肿瘤等颈部肿块压迫喉部引起呼吸困难时,也可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
(2) 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时。为了易于吸出痰液,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可行气管切开术。常见之原因有:
❶神经系统疾病: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以及脑血管意外、脑外伤、颅内肿瘤等各种疾病引起昏迷时,咳嗽能力多减弱或抑制,使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严重影响气体交换。气管切开术后,可使痰液容易吸出,也有利于辅助呼吸的进行。
❷胸腹部外伤或手术后,因局部疼痛,咳嗽常受限制。气管切开术后有利于痰液排出和减少肺部并发症。
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肺功能常不健全,咳嗽能力亦差,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术后,可以减少呼吸道死腔,吸痰也方便。并可经气管套管滴入药液有利于下呼吸道病变的治疗。
❹呼吸道烧伤时,除局部粘膜肿胀外,渗出物也多,常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
(3)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作某些颌面部、口腔、咽、喉部手术时,为了防止血液吸入下呼吸道,或术后局部组织肿胀致呼吸道梗阻,可先行气管切开术。若咽喉部有肿瘤或瘢痕等病变,经喉部麻醉有困难时,也宜先行气管切开术,然后再行插管麻醉。
(4) 去除喉部异物: 在缺乏施行直接喉镜下取异物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时,或异物大且呈多角形,经声门取出有困难时,经气管切开术途径取除异物是一种必不得已的治疗方法。同时由于这种病人常有严重呼吸困难,必须先作切开以缓解呼吸困难。
术前准备: 除准备手术器械外,还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套管、气囊套管、麻醉插管或支气管镜等。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需依靠套管进行呼吸,因此选用合适的套管十分重要。套管分外管、内管、管芯三个部分。一般采用银质合金制成,其弯度以相当于1/4圆周的弧度较为适宜。内管、外管的长度必须相等。套管按其长度及管径编号,可根据病人年龄选择应用。

气管套管选用表


号 别直径×长度
(mm)
管径大小
(mm)
适用年龄
00(4.0×40)41~5月
0(4.5×45)4.51岁
1(5.0×55)5.02岁
2(6.0×60)63~5岁
3(7.0×65)76~12岁
4(8.0×70)813~18岁
5(9.0×75)9成年女性
6(10×80)10成年男性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如病情危急、神志不清,为了争取时间,可不注射麻药。
操作步骤: (1) 体位: 取仰卧、垫肩、头后仰,并保持正中位。如呼吸困难明显不能仰卧时,可取半卧位。
(2) 切口: 有直、横二种。直切口于颈前正中部位,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稍上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浅筋膜。横切口于环状软骨下缘下约1cm处切入。一般多采用直切口。
(3) 分离气管前软组织: 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两侧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并将肌肉均匀地拉向二侧,若遇颈前静脉,可结扎切断。在肌层的深处,第2~4环气管前,有甲状腺峡部横跨,应沿甲状腺峡部下缘分离气管前筋膜,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拉暴露气管。偶有因甲状腺峡部较宽,暴露气管有困难时,可以用血管钳挟持峡部后,切断,缝扎,使气管充分暴露。
(4) 确认气管: 分离甲状腺峡部后,透过气管前筋膜,隐约可见灰白色的气管环。并可触及有弹性的软骨环。若气管较软(如小儿)或因瘢痕组织增生,使气管失去正常形态,辨认有困难时,可用空针穿刺,如能抽出空气即可确定为气管。
(5) 切开气管: 以尖刀自下而上沿中线挑开1~2个气管环,刀尖不能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在成人,可在切口两侧切除少许气管软骨,使套管容易插入。但儿童不应切除软骨,以防日后并发气管狭窄。切开气管的部位一般在第2~4环处,不能低于第5环,以免损伤无名动脉或静脉,并发严重大出血;亦不能高于第一环,以免引起喉狭窄。
(6) 插入套管: 以气管扩张器或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将带有管芯的外套管插入气管内。拔出管芯,即有痰液咳出,表示套管已在管内。也可将棉絮置于套管口,若随呼吸飘动,同样亦说明套管已插入气管。否则,应取出套管重新插入。



气管切开术(切开气管环)


(7) 创口处理: 用纱带将气管套管打死结系在颈部,防止松脱。皮肤切口上端酌情缝合1~2针。以纱布垫衬于套管的底板下,保护伤口。
术后处理: (1) 应有专人护理: 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并备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气管套管等,以便急救时使用。
(2) 保持套管通畅: 痰液自套管咳出时,应及时擦去或吸除。内管应经常清洗,防止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影响呼吸。若外管堵塞,应及时换管,以免发生意外。
(3) 保持下呼吸道畅通: 如痰液过于粘稠,有时甚至形成痂块积聚于下呼吸道,而发生呼吸困难,可经常经套管滴入少许抗生素溶液或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痰液易于咳出。或用吸引管吸出痰液。但应避免使用可待因类药物。
(4) 防止创口感染: 应每日清洗创口,更换纱布垫,并酌情使用消炎药物。
(5) 换管: 术后若呼吸道通畅,外管不需经常调换。当外管脱出、堵塞、损坏等情况时,应及时调换,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换管前,应准备好光源、吸引器、气管套管、血管钳等。术后数日内,套管周围瘘道尚未形成,或估计重新插入外管有困难时(如小号管换大号管),均宜在手术室内准备好手术器械的情况下换管。
(6) 拔管: 喉阻塞或下呼吸道阻塞确已解除,可考虑拔除套管。惟事先应予以堵管,若持续堵管24~48小时,呼吸通畅,可以拔管。颈部创口可用蝶形胶布封口,并包扎。拔管后应严密观察呼吸,如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重新插入套管。
并发症: (1) 皮下气肿: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常与过多分离气管前软组织有关。轻者局限于颈部,严重时,可向头面、胸、腹部蔓延。一般于24小时内停止发展,数日后逐渐吸收,不需特殊治疗。
(2) 纵隔气肿: 术前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时,刺破气管环间膜,气体经深筋膜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才发现,严重时,可引起心肺功能紊乱,应予积极治疗。
(3) 气胸: 手术时如过分向下分离软组织,损伤胸膜顶可并发气胸。此在小儿更须注意。气胸明显影响呼吸时,应行胸腔穿刺或行闭式引流排出积气。
(4) 喉狭窄: 若切开气管部位过高,误伤环状软骨,术后可并发喉狭窄,造成拔管困难。
(5) 出血: 手术止血不完善所致的出血,应分开创口,找到出血点,经适当处理,多可止血。偶有少数病例,由于无名动脉或甲状腺下动脉受损伤,并发严重大出血。其原因可能是: 创口感染扩展向下溃破血管; 套管弯度过大,下端压迫前壁,磨破气管壁从而损伤血管; 切开气管部位过低,直接损伤血管。
(6) 创口感染: 可腐蚀附近的血管,溃破出血,应注意预防。
(7)食管损伤: 食管前壁与气管后壁相连,呼气困难时,气管前壁与后壁相接触,切开气管时如刀尖插入过深,易损伤食管前壁,形成气管食管瘘。发生后应及时分层缝合,封闭瘘口,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紧急气管切开术
患者呼吸极度困难时,为了迅速切开气管,解除喉阻塞,可行紧急气管切开术: 按常规手术的部位,不必用任何麻醉,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固定甲状软骨两侧翼板,并将颈部重要血管推向两侧,沿中线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一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带状肌群,尽快到达气管前壁,经切口,以左手食指触摸,寻找气管。并在左手食指引导下,切开气管,撑开气管切口,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即可缓解,随即经切口插入气管套管。无气管套管时可暂时插入橡皮管、塑料管等。为迅速解除喉阻塞,有条件时可经声门插入支气管镜或麻醉插管,使呼吸困难稍缓解,再行气管切开术,若因声门过于狭小,导入支气管镜或麻醉插管有困难时,不可强行插入,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环甲膜切开术
适用于病情紧急时。术时患者仰卧,摸清环甲膜间隙,迅速横行切开皮肤及环甲膜,撑开切口,呼吸困难即可解除。经切口插入气管插管,但此处插管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其后仍应作常规气管切开术。在紧急时,如能用一较粗的注射针头,直接经环甲膜插入声门下区,也能暂时缓解喉阻塞。
快速气管切开术
适用于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解除者。可用快速气管切开器,经颈部皮肤直接刺入气管内。快速气管切开器包括:
❶弯形穿刺针管(相当于外套管)。
❷有弯形刀柄的切开刀 (相当于针芯)。
❸内套管。
手术步骤为:
❶患者仰卧、垫肩,用手指摸清气管的部位。
❷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固定甲状软骨,并将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颈部重要血管推向两侧。将切开刀套入穿刺针管内,自颈部中线,用刀刺入皮肤,经皮下组织、肌层,然后进入气管腔。穿刺时若阻力顿减,有进入空腔的感觉,提示已进入气管。用手指固定外套管(即穿刺针管)退出切开刀,有空气自针管中排出,表示穿刺针确已进入气管。插入内套管,以纱带将外套管缚于颈部。此术不适用于小儿,因小儿气管细软,快速气管切开器不易准确插入气管内。若病情需要较长时间带管,宜另作常规气管切开术。
气管造口术
对少数需要长期佩带气管套管的病人,可施行气管造口术。手术方法基本与气管切开术相同,惟在气管切口之两侧,切除部分软骨,使气管前壁呈一圆形或椭圆形开口,然后松解与气管造口相邻近的颈部皮肤,将颈部皮肤与气管造口相互缝合,愈合后即形成一永久性瘘口。此术有更换气管套管较方便、较安全的优点。
☚ 喉、气管狭窄整复术   食管音 ☛

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
❶上呼吸道梗阻。
❷分泌物过多,需吸痰以解除呼吸困难。新生儿喉梗阻,呼吸衰竭,亦需作气管切开。
颈段气管有6个软骨环。颈部气管长度随小儿年龄而不同。3~5岁时气管长4cm,8~10岁时6cm。小婴儿气管软骨环小,柔软而易塌陷,头过度后仰时,软骨环受颈椎压迫,易引起呼吸困难。甲状腺峡部通常位于第2~4软骨环前。环状软骨为气管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为维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婴儿气管前有脂肪垫,含有较大血管,胸腺较大,突出于颈部气管之前,行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这些解剖特点。
操作步骤:手术于局麻或全麻下施行。病儿平卧,肩下垫枕使颈项伸直,固定头位,使下颏对正胸骨切迹。术者用拇指及中指固定环状软骨,于颈正中线上作直或横行切口,并逐层深入,从中线分开颈前肌群,直达气管。气管显露时可见到灰白色的气管环,并可用手指触到有弹性的软骨环,此时切开第3~4气管软骨环。小婴儿应切开2~3个气管环,以免套管放入过紧,引起气管环压迫坏死。若甲状腺峡部遮盖气管,可游离、切断其峡部。切开气管时刀尖不宜刺入太深,刀锋应向前挑起,慎防切伤气管后壁及食管。环状软骨应保持完整,以免日后产生喉狭窄。若气管切开低于第4气管环,易损伤胸膜、胸腺及大血管,引起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气管切开后,先插入扩张器,然后放置适当的气管套管,将固定套管的斜纹布带围绕颈部,在颈后打外科结固定,以防病儿移动或软组织肿胀时套管脱出,发生窒息。切口缝合不宜过紧,近套管处保持敞开,以利引流及防止皮下气肿。新生儿与婴儿之套管,宜选用金属板与外管间之角度为65°的套管,套管本身之弯度也较小。
婴儿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有:
❶血及粘液堵塞套管。
❷切口周围蜂窝织炎及败血症。
❸气管炎。
❹继发性气管狭窄。
❺意外的拔管困难。
术后处理:
❶维持环境温度于18°~22℃之间,湿度90%,至少不低于60%。套管外口覆盖湿纱布,以湿化和过滤空气。小婴儿可置于温箱内,调节温度及湿度,并供给氧气。
❷定时清洁内套管,吸除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喂养时,注意防止食物误吸入呼吸道。痰液过于粘稠时应经套管作蒸气雾化吸入,并定时滴入少许抗生素溶液。
❸加强消毒隔离,护理小婴儿者应带口罩,穿隔离衣,奶瓶须灭菌处理。注意更换伤口敷料。
❹呼吸道梗阻解除后可拔除气管套管,但拔管前必须逐步堵管。开始时堵塞套管内径1/3左右,病儿无呼吸困难,于24~48小时后堵塞管腔的一半,若持续完全堵管24~48小时病儿呼吸通畅,无鼻翼煽动或紫绀出现则可拔管。颈部伤口用蝶形胶布封口并妥善包扎。拔管后仍应严密观察病儿呼吸,如再出现呼吸困难时应重新插管。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乳房畸形 ☛
000127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