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员外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员外郎

员外郎

官名。在古代官制中,员外郎意即员数外之官。晋以后的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至隋,开始在尚书省各司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司官。唐宋以后,员外郎与郎中通称郎官,均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三级,成为正规官吏。

☚ 遗本   致知格物 ☛
员外郎

员外郎

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以后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级的近侍官。隋文帝时,始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历代相沿不改。

☚ 郎中   都事 ☛
员外郎

员外郎

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之外的郎官。隋唐以后,于尚书都省左右司及六部二十四司设员外郎,职务仅次于郎中,为诸司副主管官员。宋承唐制,但元丰改制以前,员外郎仅为寄禄官,无实际职掌,元丰改制后,方与郎中同主管本部门事务。

☚ 郎中   吏部 ☛

员外郎

官名。郎官之一,也被称为员外。原指设于正额之外的郎官,隋唐之后已为正员。唐代尚书省诸司(左右司及二十四司)设员外郎各一至二员,均从六品上,为郎中的副职,协助负责诸司事务。与郎中俱为尚书省重要之职,人选甚重。后期常被选充翰林学士及各种使职,尤受重视。

员外郎

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以至明清沿置,各部均有员外郎,与郎中通称郎官,位郎中之次。也简称外郎、员外,通称副郎。

员外郎yuán wài láng

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以后为各司之次官,位置在郎中与主事之间,也称副郎:(皇上)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了。(二·37)

员外郎yuán wài láng

〖名词〗
官名。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1)。《柳子厚墓志铭》: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顺宗继承帝位后,改任礼部员外郎。

员外郎

员外郎

官名。隋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初为正员之外郎官,后为郎中之佐官。唐以后为职事官之要员。各部及各行政职能官署内的分科职能部门均置此官。《旧唐书·职官志二》: “吏部: ……司封郎中1员,(从五品上); 司封员外郎1员,(从六品上) ……司封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国之封爵。” 《隋书·百官志下》: “ (开皇) 六年 (公元586年) 尚书省24司,各置员外郎1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缺,则厘其曹事。” 《明史·职官志一》: “兵部……武选、职方、车驾、武库4清吏司,各郎中1人,(正五品); 员外郎1人,(从五品)……”

☚ 元兴营缮都司提控案牍   员外司马 ☛

员外郎yuan wai lang

【历史】ministry counsellor

员外郎

官名。❶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员外散骑侍郎的省称。

❷隋文帝开皇六年(586)置,为尚书省六部下辖诸司次官,佐侍郎理本司事务。唐朝沿置,从六品上。

员外郎

官名。原意为正额以外之郎官。南朝刘宋百官阶次中始有员外郎之称。隋开皇三年(583)始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侍郎之副,掌管各司籍帐,侍郎缺则代摄其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员外郎为承务郎。唐初复称员外郎,从此成为定制。唐代员外郎为尚书省六部各司郎中之副职,从六品上,其职责为协助郎中统判各司事务。唐代郎中、员外郎均为尚书省的清要之职,对其人选特别重视。历代沿置,系中央官吏中要职,通称副郎。

员外郎

官名。自隋炀帝以后至唐宋金尚书省的左右司以及元代中书省左右司均置员外郎,为主官郎中的副职;又自隋炀帝至清末六部各司亦置员外郎,为主官郎中的副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