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则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则天624—705武则天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名曌(zhao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父武士彟。十四岁以“美容止”闻名,被选入宫为才人,侍奉唐太宗。太宗死,进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被召入宫,为昭仪。先后用阴谋手段致王皇后和萧淑妃死。永徽六年(655年)被册封为皇后。从此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朝臣称为“二圣”。高宗死,中宗立五十天即被废为庐陵王。旋立四子李旦为帝(睿宗),政无大小皆决于她。载初元年(690年)废睿宗, 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即位后,任用酷吏、屡兴大狱,严厉镇压政敌。顾命大臣褚遂良、长孙无忌等或被贬逐,或被杀害,宗室、朝臣被牵连冤杀者众多。为培植自己的势力,放手招官,创设殿试制度,诏令臣民可以自荐,又派使者四处搜求人才,大量选用庶族地主做官。一时朝堂人才济济,出现了李昭德、狄仁杰、姚崇、宋璟等一批贤相,又有唐休景、娄师德、郭元振等著名边将。执掌国政近五十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社会较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疆域广大,边境稳定。晚年信任宠臣,奉佛豪奢,冗官激增,颇有弊政。神龙元年(705年),大臣张柬之等迎中宗复位,上其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八十二岁时被迫退位,不久死去。死前遗嘱去帝称后,遂被称为则天皇后。 武则天 武则天四幕历史剧。郭沫若编剧。发表于《人民文学》1960年第5期。剧本以唐高宗调露元年(679)至武则天光宅元年(684)间裴炎、骆宾王串通徐敬业谋反事件为中心,通过武则天在处理朝政中的各种表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剧作集中塑造了一代开明君主武则天的形象。在处理东宫太子李贤暗藏兵器、图谋不轨一案和对待徐敬业起兵谋反事件的过程中,表现了武则天多谋善断、精明干练的政治家的性格,同时还反映了她顺应历史潮流,关心民间疾苦,反对土地兼并,广开言路,任人唯贤等进步思想和主张。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裴炎、上官婉儿、骆宾王等人也刻画得性格鲜明,很有个性。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识,赋予历史人物以新的艺术处理,从而达到了为武则天翻案的目的。 ☚ 金鹰 文成公主 ☛ 武则天 武则天郭沫若历史剧《武则天》中的人物。她是唐代的一位女君主。她出身寒微,能关心民间疾苦,提出了“建言十二事”的开明政治主张。在审理图谋不轨的太子李贤和上官婉儿等人的案件中,她区别轻重,正确处置。在平息以徐敬业为首的叛乱事件中,她当机立断,沉着果敢,使政局转危为安。她精通文史,坚信人定胜天。在管理朝政中,她专心致志,广开言路,又能不拘门第资历,破格选拔贤才。她反对土地兼并,敢于同不法豪强做斗争,又能“以道德感化天下”,使社会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剧中的武则天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在历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开明君主。 ☚ 孙喜旺 刘三姐 ☛ 武则天 武则天五幕话剧。宋之的著。1937年6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妇女生活丛书之五。 ☚ 我们的国旗 都会的一角 ☛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工部尚书武士彟次女,貌美,自幼才慧多谋,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她一度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时复召入宫,封为昭仪,进号宸妃。高宗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高宗称天皇,她称天后,并称“二圣”。高宗患风疾目昏,又懦弱无主见,朝政“皆委天后详决”。中宗即位,她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中宗嗣圣元年(684),她废中宗立睿宗,对唐宗室大加杀伐。睿宗载初元年(690),她又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曰周,自创“曌”字为名,以示其犹如日月照临天下。改元天授,史称武周。武则天在位十六年,执政四十馀年,“素多智计,兼涉文史”。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中宗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拥中宗复位,她被迫去帝号,徙居上阳宫,并于同年冬病卒,谥号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撰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其诗常被提及的是《腊日宣诏幸上苑》、《如意娘》、《石淙》等。事见《旧唐书》卷六、《新唐书》卷四本纪。 ☚ 骆宾王 徐惠 ☛ 武则天624—705即唐高宗之后,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女。十四岁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复被召为昭仪,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预朝政,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中宗李显即位,她临朝称制。翌年废中宗,立睿宗李旦。载初元年(690)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年号天授,史称武周。她开创殿试制度,亲自考试贡士。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复唐国号,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后,是年冬死。《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武则天【同义】总目录 武则天武媚鬼婆 武则天624—705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名曌。贞观十年(636),被召入宫为才人。太宗卒,入感业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为昭仪。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显庆五年(660)参决国政。弘道元年(683)高宗卒后,先后立中宗、睿宗,自总朝政。天授元年(690)改唐为周,称神圣皇帝。在其参政、执政的半个世纪中,虽然尽贬遗旧、翦除反叛,不惜任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但同时也出现“更为太平文治事”、“英贤竞为之用”的情景。除了编纂上千卷的各类图书,主要是大兴科举、广聚寒门文士,使得进士科人数逐年增多。进士科考试,转以文词为主,以至公卿无不以文章显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推动唐代文坛走向空前繁荣。载初二年(690),在洛成殿亲试举人,数日方毕,开创殿试之例。为了便于岭南、黔中选拔人才,创置“南选”之制,选派选补使选补地方官。晚年,又开武举以选将帅之才,其制沿袭至清。在其执政期间,经济发展,户口增长。暮年病重,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中宗复位,遂还政于唐。临终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624—70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曌(音“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其父随李渊起兵,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她14岁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进宫,命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驾崩后,被迫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唐高宗李治继位,又召其入宫为昭仪。655年(永徽六年)立为皇后,遂渐参朝政。683年高宗死,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废李显,立李旦为帝;690年(载初元年)废李旦自称帝,改国号为周,定洛阳为神都。武则天从三十多岁开始到八十二岁死去,参政和当政约半个世纪。在这期间,她颁布《兆人本业》,重视农桑,大刀阔斧改革科举制度,初行殿试,首创武试,广开才路,任用能人;重视文化发展,亲召文人学士,编辑整理了二十多种文化典籍。后来杜甫曾作诗称颂她:“惟昔武后朝,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霭云屯。”她还重视巩固边防,改善同边境各民族的关系。在武则天参政当政期间,整个国家比较安定,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人口也迅速增加。在封建宗法制度男权占绝对统治的情况下,武则天能参政当政时间如此之长,并有一定建树,堪称是古代一位自立能力很强、才能很高的女政治家。当然,在其统治期间,也不乏有任用酷吏,屡兴大狱,滥杀无辜,以及严厉镇压政敌、诛杀李唐宗室和大臣数千家等劣迹恶行。 武则天624~705唐政治家,高宗后,武周皇帝。名曌,原籍并州文水 (今山西文水),生于利州 (今广元市),时其父任利州都督。14岁入宫为才人,唐太宗卒后为尼。唐高宗即位召为昭仪。唐永徽六年 (655年) 立为皇后,参与朝政,嗣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 (683年)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李显为睿宗。天授元年 (690年) 降睿宗为皇嗣,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执政期间,开创殿试制度,亲自考试贡生; 修 《姓氏录》;令九品以上官和百姓自行荐举,规定五品官以上都可以升入士流; 劝农桑,薄赋役,发展生产; 设置北庭都护,巩固边疆; 破格选拔人才,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崇佛建寺,扶植新权贵,重用酷吏,屡兴大狱,宗室、朝臣被牵连冤杀者甚众。晚年豪奢专横弊政尤多。神龙元年 (705年) 病重,宰相张柬之拥中宗复位发动政变,恢复唐国号。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著有 《重拱集》 100卷、《金轮集》 10卷,所作多为朝臣代笔。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生于624年。637年被唐太宗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入寺为尼,后又被唐高宗封为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74年称“天后”。683年高宗去世后,她临朝称制。684年2月废中宗,立睿宗。9月镇压徐敬业的反抗。690年称帝,国号周。杀李姓诸王及名门36家。692年收复安西四镇,702年设北庭都护府。698年立李显为太子。705年1月,张柬之等发动政变,逼其退位,中宗复位。同年11月去世。 武则天624—70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公元690年至705年在位。自名曌,人称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部)人。唐初功臣武士彟之女。幼年美貌,颇通文史。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曾一度削发为尼。不久,受到唐高宗宠爱,又被纳入后宫,册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在李勣等人的帮助下当上皇后。显庆五年(660)十月,高宗患病,授权处理国事,从此长期参预朝政。上元元年(674)被尊为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次年春,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睿宗,居之别殿,独揽大权。先后镇压了徐敬业、越王贞等人的叛乱,重用酷吏,铲除政敌,利用宗教,制造舆论。载初元年(690)九月,废黜睿宗,自称圣神皇帝,在百官的拥戴下改元天授,易唐为周,登上皇帝宝座,建立武周政权。神龙元年(705)春季病重,为宰相张柬之所废,囚于上阳宫。中宗复位后,改周为唐,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十一月病死,葬于乾陵。享年82岁。在位15年,实际执政达46年,能够虚心纳谏,重用贤才,劝课农桑,振兴文化,巩固边防,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 091 武则天624—705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690—705年在位。14岁选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太宗死后为尼,唐高宗即位后再入宫为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参与朝政。683年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690年废睿宗自立为帝,国号周。当政期间,秉承太宗遗制,继续打击士族贵族,扩大统治基础;开创殿试制度,亲自考试贡士;令九品以上官和百姓可自行荐举;严厉镇压政敌,贬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任用酷吏,屡兴大狱以诛灭、流放唐朝宗室、朝臣。她知人善任,能纳谏,杀酷吏,还重视生产,提倡佛教,发展寺院经济。执政50年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 李世民 陈子昂 ☛ 武则天 160 武则天新编历史话剧,郭沫若作,最初发表在《人民文学》1960年5月号上。经过两年多的演出实践,作者对初稿作了较大修改,1962年9月定稿,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剧是作者继《蔡文姬》后,又一个为历史人物翻案的作品。作者在充分研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从隋朝到初唐期间,不断出现豪门争权、大臣篡位,不顾百姓死活的历史特点,选取徐敬业叛变谋反为中心事件,来设置人物和安排情节。作者把地点局限在洛阳,时间局限在调露元年 (公元679年) 至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的6年间,通过平息裴炎、骆宾王串连徐敬业谋反这一主要事件,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政治斗争,展示武则天作为政治家、开明君主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为武则天翻案的目的。该剧戏剧冲突随着政治斗争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发展,台词议论性较强。 ☚ 蔡文姬 胆剑篇 ☛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Wu Zetian唐高宗皇后, 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名曌(即照), 并州文水 (今山西文水东) 人, 父武士彠 (音yue), 木材商人。武则天 14岁入宫, 为太宗才人,太宗死后, 入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 复召入宫, 拜昭仪, 进号宸妃。在内宫争宠中, 则天靠谋略与才华博得高宗欢心。永徽六年 (655), 高宗力排众议, 废王氏而立武则天为后。高宗多病,则天乘机专权用事。上元元年 (674), 高宗为 “天皇”, 则天称 “天后”, 合称“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即位,则天临朝称制。次年, 废中宗立睿宗, 代唐之心已昭然若揭。天授元年 (690), 则天在平定叛乱和铲除异己势力后,正式称帝, 国号周, 以自造字“曌”为己名,取日月当空之意。武则天执政(包括高宗后期)期间,重修《贞观氏族志》, 改为 《姓氏录》, 以后族为第一等,抑制旧门阀及李唐皇族,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科举制得到较大发展,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重用文词之士, 以分宰相之权。社会经济在这一时期呈明显发展趋势,社会人口由永徽三年(652)的380万户猛增至神龙元年(705)的615万户。武则天对边防的巩固与疆土的开拓亦颇有贡献, 如设置北庭都护府和恢复安西四镇等。武则天的弊政及消极行为后人多有抨击,她任用酷吏, 滥杀无辜, 宠信小人, 封赏太滥, 大兴土木, 耗费民力, 晚年尤甚。神龙元年正月, 则天患重病期间,大臣张柬之等乘机发动政变,逼则天退位,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年82岁。 ☚ 贞观之治 唐均田制和租庸调 ☛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 (今山西文水)人,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其父武士,原为木材商,其母杨氏是继室,生三女,则天排名第二。公元636年,太宗长孙皇后去世,则天因有容貌被选入宫,赐号武媚。当时则天刚十四岁,临别之时,母亲杨氏悲痛万分,武则天却谈笑自若,劝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语见《新唐书》卷七十六《则天皇后传》)武则天性格刚强,通文史,多权谋。有一次吐蕃进贡骏马 “狮子聪”,极猛悍,太宗亲自驯之,不能服。武则天在一旁伺候,就说:“惟妾能制之。”太宗问她怎么办,她回答说: “妾有三物,始则捶以铁鞭; 不服,则去以铁挝; 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耳。”唐太宗听后,对她的胆识深感惊讶。当时武则天俸伺太宗,太子李治经常进见父皇,对武则天颇有倾心。公元649年太宗病重,他担心吕后 (见“吕后”条)之事会在大唐重演,便决心赐武氏死,以绝后患。武则天跪下请求自入佛门,长斋清灯,为圣上拜祝长生。同年五月,太宗驾崩,武则天及其他一些后宫女子被送入长安北部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即位,是为高宗,对武则天的离去惘若所失,对她思念不已。公元651年,他以行香为名去感业寺见武则天,两人相见,都是泪流满面。当时王皇后正与高宗的宠爱萧淑妃争宠,见此便怂恿高宗将则天迎回宫中,并让武则天蓄发等待,本来是想以此离间高宗与萧淑妃,不想武则天回宫后,高宗独爱则天,皇后及淑妃追悔莫及,又联合起来诋毁武则天。武则天当然毫不示弱,在后宫大肆活动,笼络人心,后宫一切动静,她都了如指掌。公元654年,武则天生下一极可爱的女儿。一天王皇后去武则天处抱抚她的小女儿,走后武则天忍心将女儿掐死,然后将被盖好,像没有事情一样。正值高宗来临,要看小孩,发现小孩已死,武则天佯装惊啼。高宗问左右谁来过,都说是王皇后。高宗大怒,武则天又乘机哭诉王皇后的不是。王皇后有口难辩。高宗决心废去王皇后而改立武则天。对此,朝中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都不同意,而司空李勣却别有用心地劝高宗废立皇后无须听外人说三道四。公元655年,高宗终于册命武则天为皇后。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不久就被武则天贬出朝廷,军政大权渐掌握在武则天手中。高宗这时已是病魔缠身,上奏表章皆由武则天详决,从此一直辅政,威势与皇帝无异,时人称为“二圣”。武则天春风得意,锋芒太露,使得高宗大怒,想废掉武则天,加上上官仪的一番进谏,高宗已准备起草废皇后的诏书,武则天得知此事,在高宗身边一番痛诉,使得高宗又软下心来,安慰她一番,又说这都是上官仪的所为。武则天立即让人诬构罪名,将上官仪父子下狱,家眷籍没内庭,“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资治通鉴》卷二○一《唐纪》十七)。公元674年,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紧接着武则天提出了“建言十二事”,一曰劝农桑薄赋徭,二曰给复三辅地,三曰息兵,四曰南北中尚禁浮巧,五曰省功费力役,六曰广言路,七曰杜谗口,八曰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曰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曰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曰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曰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这十二条建议应该说是针对当时的弊政的。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因不顺从武则天,先后被立为太子,又先后被武则天逼死,三子李显公元683年即位,是为中宗,不久又被废为庐陵王,是时武则天临朝称制,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改唐百官名,作好了登基的准备。不久扬州徐敬业叛乱,当朝宰相裴炎为之勾结,结果一个半月便被武则天平定,平定之初,武则天训诫群臣,说裴炎、徐敬业、程务挺三个人“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当即为之; 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 ( 《新唐书》卷七十六《则天皇后传》)。公元688年,武则天在她侄子的迎合下,加尊号 “圣母神皇”,从此称 “陛下”。同时连续镇压瑯邪王、越王、霍王等李唐宗室的叛乱,与此同时任用萦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专门刺探朝中不满武则天的大臣王公,以剪除内患。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戴上冕旒皇冠,做上了大周皇帝。她在位期间,发展了科举制,增加了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设“殿试”、“武举”科。重视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均田制,抑制和打击土豪的土地兼并。加强国家边防,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收复安息四镇,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促进了天山以南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武则天作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其政治手段是出色的,在她执政期间,也出现了许多有才能的名臣,如李昭德、魏元忠、狄仁杰、姚崇、张柬之等,一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脱颖而出。武则天做了皇帝之后,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大兴土木,也耗费人力物力,尤其在她的晚年,朝政由其女儿太平公主及侄儿武三思把持,勾心斗角,政治昏暗。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以恢复唐朝为号召,发动宫廷政变,迎立唐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唐国号及一切制度,武氏集团终于分崩离析。八十二岁的武则天怀着终生的遗恨,同年十一月在洛阳城的上阳宫忧郁病死。 ☚ 文成公主 韦皇后 ☛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Wuzetian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称帝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其父武士彟因支持唐高祖李渊起兵成为唐朝新贵。武则天14岁时,因容貌美丽被唐太宗召入宫中,选为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高宗时再次被召入宫立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取代王皇后被册封为后。显庆以后,高宗因病开始让武则天参与朝政,武后逐渐形成威势,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死后,中宗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几个月后,武则天废中宗立睿宗,仍临朝称制,睿宗实为傀儡。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称帝,号“圣神皇帝”,自名“曌”。(《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武则天参政后,曾修《姓氏录》,把武氏列为第一等,凡五品官都列入“士流”;又上“意见十二条”(《旧唐书·高宗纪》)对朝政提出建议,扶植了庶族地主发展,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称帝后,扩大科举,亲自考试贡士,进行殿试,广泛罗致人才,提拔了一批贤能俊杰之士,其中文臣如狄仁杰、姚崇、魏元忠、杜景俭等,武将如娄师德、裴行俭、王孝杰、唐休璟等,但同时为广收人心又滥授官位,为巩固自己的帝位重用武氏家族和酷吏,诛杀宗室数百人,大臣数百家,累及无辜不可胜数。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比较重视农业发展,粮食储备充盈,全国户口在50年间从300多万户增加到600多万户;还曾派兵抵御吐蕃的侵扰,收复安西四镇。但提倡佛教,大修寺庙,晚年穷奢极欲,也多有弊政。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拥中宗复位,恢复国号“唐”,不久武则天病死,遗制令去皇帝称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 文成公主 一行 ☛ 武则天624—705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705)。名曌,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14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入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召为昭仪,旋立为皇后,参预朝政。后专权,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中宗继位.她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690年)废睿宗,自立为神圣皇帝,国号周,史称武周。打击门阀贵族,开创殿试的办法,破格选拔人才。注意发展生产。但她任用酷吏,打击异己,屡兴大狱,制造不少冤案。晚年奢侈专断,弊政很多。神龙元年(705年)患重病时,大臣张柬之等乘机拥中宗即位,复国号唐。不久病逝。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武周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女政治家。690—705年在位。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父武士复原为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太原,武德年间官至工部尚书。则天14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复被召入宫中立为昭仪,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预朝政。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她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幼子李旦为傀儡。690年,自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当政期间,打击关陇贵族,镇压反对者,改洛阳为神都,作为经常性的都城,进一步发展科举,开创殿试制度,亲自考试贡士; 令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可自行荐举; 修《姓氏录》,规定五品官都可开人士流,并新造部分文字。由于基本遵循贞观遗轨,国力上升。但她为了称帝,而行酷吏政治,轻视儒学,广建佛寺,晚年政情转衰。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以恢复唐室为号召,合谋杀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张昌之,迎中宗复位,武周政权至此结束,则天本人也在当年病死。 ☚ 户籍制 文成公主 ☛ 武则天见“武则天改唐为周”。 武则天 武则天622—705唐朝女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出身庶族地主家庭。十四岁选入宫中,为唐太宗才人。高宗即位,再次召入宫中,立为昭仪。永徽六年( 655 )立为皇后。高宗死( 683年)后,载初元年( 690 )称帝,改国号曰周。她作为皇后、皇帝,统治时间长达五十年之久。在经济上,赈济灾民,减免租庸,继续均田、屯田和兴修水利,加强户籍管理,防止人户逃亡,使人口继续增长。恢复安西四镇,保护了中西交通和经济交流。保持了“贞观之治”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武则天时期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影响政治上的安定和清明,农民群众负担加重, 阶级矛盾有所加剧。 ☚ 耿洵 姚崇 ☛ 武则天624~705Wu ZetianEmpress of Gaozong Emperor and Emperor of Wuzhou. Works: A Collection of Having Nothing to Do,A Collection of Golden Wheel,etc. 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年十四,唐太宗召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后,削发为尼。唐高宗为太子时与其相悦,即位后引入后宫。善权术,以事王皇后进为昭仪。王皇后废,武氏被立为后。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 中宗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690)又废睿宗,自称圣祖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其开殿试,策贡士,令人自举,修《姓氏录》。贬逐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任用酷吏,大杀唐宗室及不附己之朝臣。晚年奢侈专断,为朝中权力之争埋下了祸根。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卒,年八十一。遗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去帝号。葬于乾陵。 武则天见 武曌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曌,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东)人。武士彟之女。十四岁时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高宗召其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因高宗宠任,遂渐干预国事。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高宗去世后,中宗,睿宗相继即位,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实权。先后镇压了大臣徐敬业、宗室越王李贞等的起兵反抗。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史称武周),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她在夺权的过程中,任用酷吏,屡兴大狱,大量杀戮元老重臣及李唐宗室,打击政敌。为扩大其社会基础,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均可入谱。改革科举制度,初行殿试,首创武举。准许自行荐举。知人善任,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社会经济有所发展。长寿元年(692)出兵大破吐蕃,维护了唐对西域的统治。崇信佛教,广建寺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晚年奢侈武断,弊政渐多。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拥中宗复位,她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参考图27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