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优劣论对李杜的评价,长期存在着分歧,尤其是二人孰优孰劣,众说纷纭,至今很难趋于一致。 扬杜抑李说。第一个公开扬杜抑李的是元稹。他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把杜甫称赞得无以复加。说杜甫超过了前代许多名家,而且还兼有他们的特长。对于李白,元稹说他在“铺陈”、“排比”、“属对律切”、“辞气豪迈而风调精深”方面,比杜甫差得很远。 历史上的扬杜抑李主要在宋代。王安石、苏辙可为代表。王安石编《四家诗》,置李白于杜甫、韩愈、欧阳修之后,并说“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而对杜甫却崇拜之至:“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言毅色不可求。”苏辙说:“李白诗类其为人,俊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而不知义之所在也。……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还有一些人不同程度地持有与王、苏类似的观点。如秦少游、陈必复。钱易说:“李白终无杜甫之筋骨。”李纲认为杜甫诗“质胜文”,李白诗“文而无质”。赵次公有近似阐释李说的评论:“李杜号诗人之雄,而白之诗多在于风月草木之间,神仙虚无之说,亦何补于教化哉!惟杜陵野老,负王佐之才,有意当世。” 扬李抑杜说。唐代除贺知章外,还有李阳冰推崇李白,他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如果抑李扬杜盛行在宋代,那么扬李抑杜便盛行于明代。邓雅把李白称为诗祖。杨慎认为杜甫有些诗句“意求工而语拙,所谓凿混沌而画蛇足。”力图摆脱复古束缚的祝允明,尊李而抑杜。王穉登极力推崇李白,他说:“予平生敬慕青莲,愿为执鞭而不可得!窃谓李能兼杜,杜不能兼李。”屈大均也是抑杜伸李的代表,他称颂李白曰:“千载人称诗圣好,风流长在少陵前。” 李杜并重说。在唐代,当抑李扬杜论刚出笼,就遭到韩愈的强烈抨击:“李、杜文章在,光焰万文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杜牧、李商隐亦持李杜齐名,无所轩轾之说。宋代虽说是扬杜抑李极盛,却也有反潮流者,最突出者为严羽,他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此论对明清论家影响极大。如王世贞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胡应麟说:“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清钱谦益说:“唐之李、杜,光焰万丈,人皆知之。” 解放后,硬性把李白和杜甫作对比的“优劣论”是少见了,但诗坛上推崇杜甫的究竟还是大多数。而重论李杜优劣论,是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问世开始的。尔后,郭沫若便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他们大多持“李杜并重”说,认为二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不能强为优劣,妄加抑扬。而傅庚生却有异论,他认为杜甫差不多达到真善美浑同如一,臻于创作之极旨的境界,而李尚未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