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众—丰子恺Qugao hezhong—Fengzikai
作为漫画家,丰子恺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提起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和他的漫画创作一样,丰子恺反对那种“曲高和寡”的“象牙塔里的艺术”,对那些“曲高和众”的艺术作品大加赞赏。一次,丰子恺带着两个女儿到西湖山中去秋游。不巧,途中遇上了暴雨。他们只得到三家村的小茶馆里避雨。丰子恺信步走到窗前,欣赏着烟雨朦朦中的山色。这时,一阵胡琴声飘了过来,他循着琴声望去,原来是茶馆老板坐在门口悠闲地拉着琴。丰子恺一时兴起,他向老板借过胡琴,顺手拉了把木椅,坐在门口,拉起琴来。他先拉了几首西洋小曲,他的两个女儿也随着琴声唱着,引得许多在此避雨的人前来观看。丰子恺越拉兴致越高,在人们的请求下,他拉起了《渔光曲》,人群中的几个青年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渐渐地,更多的人也融进了这歌声,那悠扬而动听的曲调回荡在山村茶馆内外,使凄风秋雨中的荒山小店笼罩上一层温馨的色彩。人们完全沉浸在《渔光曲》中,浑然不知窗外已是雨过天晴了。不久,丰子恺在他的《山中避雨》一文中写道:“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的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趣味。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它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