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用以押韵的十三个韵部。 现在戏剧、 曲艺等唱词押韵仍然使用。 辙的名称用该辙的两个字为代表。 各辙的名称及其包括的普通话的韵母如下: ❶发花辙:a(马)、ia(家)、ua(瓜)、 ❷ 梭坡辙: o (颇)、 uo (多)、 e (哥)、 ue(学), ❸ 乜斜辙: ie (爷)、 ue (雪), ❹ 怀来辙:ai(开)、ie(街)、uai(快), ❺灰堆辙:ei(美)、uei(追), ❻ 遥条辙: ao (包)、iao (交), ❼ 由球辙:ou (头)、iou (秋), ❽言前辙:an (南)、 ian(先)、uan (专)、 uan (宣), ❾ 人辰辙: en (本)、 eng(彭)、 in (品)、 ing (平)、 un (春)、 un (群), ❿江阳辙:ang (方)、iang (香)、uang (庄), ⓫中东辙:ong(松)、eng(风)、iong(胸), ⓬姑苏辙:u (锄), ⓭一七辙:i (里)、ei (非)、wei(微)、i[ʅ](知)、i [ɿ](思)、u(猪)、ü)R200606315.0439.67.13= (xea11,newfont03)R200606315.0439.67.22= (xe66b,newfont04(居)、er(耳)。一般认为十三辙来自《五方元音》的十二韵。 十三辙 十三辙“辙”是近代北方民间戏曲唱词的韵,十三辙就是北京俗曲押韵的十三个韵部。它们是: 1. 中东辙[əŋ][iŋ][uəŋ] [uŋ][yŋ] 2.江阳辙[aŋ][iaŋ][uaŋ] 3.人辰辙[ən][in][uən] [yn] 4.言前辙[an] [ian][uan] [yan] 5. 由求辙 [ou] [iou] 6.摇条辙 [au][iau] 7.灰堆辙 [ei][uei] 8. 怀来辙 [ai][uai] 9.发花辙 [a][ia][ua] 10. 乜斜辙[e][ie][ye] 11.梭波辙[ɣ][uo][o] 12.衣七辙 [i][y][ʅ][ɿ][ ] 13.姑苏辙[u] 这“十三辙”包括北京音系除儿化韵以外的全部三十九个韵母。 ☚ 浊上变去 合辙 ☛ 十三辙 十三辙shisan zhe“辙”是“韵”的俗称,“合辙”就是“押韵”。“十三辙”是明清以来中国北方戏曲、曲艺等押韵用的13个韵部。每一个韵部用两个该韵部的字为名,依次是:“中东辙”、“江阳辙”、“一七辙”、“灰堆辙”、“油求辙”、“梭坡辙”、“人辰辙”、“言前辙”、“发花辙”、“乜斜辙”、“怀来辙”、“姑苏辙”、“遥条辙”。此外还有两道附加的“小辙儿”,即儿化后的“言前”、“发花”、“怀来”等辙合并成的“小言前儿”辙和儿化后的“人辰”、“一七”、“乜斜”、“灰堆”、 “姑苏”、 “梭坡”等辙合并成的“小人辰儿”辙。 ☚ 押韵 隔句韵 ☛ 十三辙 十三辙Shisanzhe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将汉语语音归纳划分为十三韵脚,即“十三辙”,是用来研究咬字、吐字和归韵的方法。十三辙: ❶发花辙:凡韵脚收音为“a”、“la”、和 “ua”者均属之,如“沙”、“花”等。 ❷梭波辙:凡韵脚收音为“o”和“e”者均属之,如“歌”、“多”等。 ❸乜斜辙: 凡韵脚收音为 “ie”“üe”者均属之,如“雪”“月”等。 ❹一七辙:凡韵脚收音为 “i”“ü”者均属之。如“地”、“你”等。 ❺姑苏辙:凡韵脚收音为“u”者均属之,如“服”“务”等。 ❻怀来辙: 凡韵脚收音为“ai”、“uai”者均属之,如“开”、“怀”等。 ❼灰堆辙: 凡韵脚收音为 “ei”、“uei”者均属之,如“队”、“威”等。 ❽遥条辙:凡韵脚收音为“ao”、“iao”者均属之。如 “宝”“岛”等。 ❾油求辙: 凡韵脚收音为“ou”、“iou”者均属之。如“手”、“求”等。 ❿言前辙:凡韵脚收音为“an”、“ian”、“uan”、“uan”者均属之,如“天”、“原”、“言”、“欢”等。(11)人辰辙:凡韵脚收音为“en”、“in”、“uen”、“un”者均属之。如“人”、“民”、“文”等。(12)江阳辙:凡韵脚收音为“ang”、“iang”、“uang”者均属之,如“香”、“光”等。(13)中东辙:凡韵脚收音为“eng”、“ing”、“ueng”、“ong”、“iong”者均属之,如“龙”、“英”、“红”、“拥”等。 ☚ 四呼 唱歌的声区 ☛ 十三辙指北方曲艺押韵的十三个韵部。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言系统划分,具体如下:一中东,二江阳,三衣期,四姑苏,五怀来,六灰堆,七人辰,八言前,九梭波,十麻沙(发花),十一乜邪,十二遥迢,十三由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