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饥民大起义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山东各地由于连年遭灾,许多百姓以草木为食,甚至出现“母烹其女”、“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和举家自尽的悲惨景象。同时,贪官污吏、地主豪强又横行乡里,广大饥民忍无可忍,揭竿起义。蒙阴饥民举旗称王杀官兵;沂州(今临沂)饥民七百多人乘马弯弓,抢夺官府及富户粮畜;昌乐、费阳(今费县),济阳等处饥民聚众杀当地官吏,劫库抢粮。饥民首领张国柱率五百多人攻入安丘(今安丘)劫官库粮物、开监狱释放囚犯。至万历四十五年一月,各路起义军均遭官军镇压而失败。同时另有饥民首领周尧德、张计绪、张文朗等,各聚众在泰山(今泰安)、历城、章邱(今章丘)、莱芜等处揭竿而起,拥称周尧德为“平师王”,劫杀地主、官兵,焚库劫粮。后来遭明巡抚李长庚所率官军的残酷镇压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