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qǐyèjiā专门从事企业经营并有相当成就的人。 ★企及 企求 企业化 企业家qǐ yè jiāпредприним тель企业家Entrepreneur以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担负企业整体经营的领导职务,并对企业经营成果负最终责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为企业创造出极高绩效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企业,而企业的兴衰和发展,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包括组织员工、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策略、企业内部关系协调、企业的不断创新和变革等,都依靠企业家高超的领导技艺和管理知识。企业家本身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并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企业经营者。他可以是参加企业经营的所有者,也可以是由企业所有者雇用的、负责企业经营的经理或董事等。对“企业家”这一概念给予权威性解释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 Joseph Alois, 1883—1950)。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把实现生产手段新组合的人称为“企业家”。“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 (1) 采用一种新产品,或采用产品的一种新特性;(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 开辟一个新市场;(4) 获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 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企业家 企业家Enterpriser专门从事企业经营决策和高级管理、具有一系列特殊素质和能力的经营者(参见“经营者”)。经营者是一种职业,而企业家是一种素质标志。 企业家应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工作卓有成效。 企业家区别于一般经营者的首要特征在于其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企业家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施组织变革。 企业家将经营企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他们对企业的发展现状永不满足,他们是经营者中的功成名就者。 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其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极高的才干,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驾驭全局,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企业家素质就是指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应当具备的各种条件和素养。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生理与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1)企业家的品质素质。品质素质是企业家素质的最基础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家事业心、企业家道德和工作作风三个方面。(2)企业家的知识素质。企业家知识素质是企业家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指挥领导能力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知识素质要求,它们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济学和法学知识。(3)企业家的能力素质。企业家的能力素质是企业家整体素质中最具实质性的部分。企业家能力指企业家经营企业、驾驭企业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4)企业家的身心素质。企业家的身心素质是指企业家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上这几方面都对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基本前提。 ☚ 管理者 领导班子成员结构 ☛ 企业家 企业家以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担负企业整体经营的领导职务,并对企业经营成果负最终责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为企业创造出极高绩效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企业,而企业的兴衰和发展,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包括组织职工、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策略、企业内部关系协调、企业的不断创新和变革等,都依靠企业家高超的领导技艺和管理知识。企业家本身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方面都要达到较高要求。企业家在中国已崭露头角,但数量还不多。为了使中国经济更快地发展,需要造就一大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 ☚ 企业主 经营者阶层 ☛ 企业家 企业家Enterpreneur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法语中,泛指一切“从事冒险事业的”人。到19世纪中叶才被经济学家加以借用。随着西方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企业家”这个词用得越来越多,但经济学家们对其含义的理解和下的定义却有所不同。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Schumpeter) 从“创新” 的角度对企业家下了定义,他说: “企业家是不墨守成规,不死循经济循环轨道的,他常常创造性地变更其轨道”。在他看来,创新者等于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与实行者; 企业家与普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不同的,普通的经营管理者只按照传统的方式经营管理企业,而企业家则倡导“创新” 活动。 罗伯特·纳尔逊 (Robert E. Nelson),菲利普内克 (Philip A. Neck) 认为,“企业家是这样的人: 他们具有观察和评价经营机会的能力; 集中必要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发挥,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保证成功”。“企业家都是实干家,目的十分明确,甘担风险,从中取得成绩”,企业家具有六个特色和十九种素质,具体表现见下图。 特 色 | 素 质 | 自信心 | 信心 独立个性 乐观主义 | 必胜型 | 达到成功的愿望 面向利润 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勤奋进取生气勃勃 首创精神 | 冒 险 | 冒险的能力 乐于挑战 | 领导艺术 | 领导行为 善与人相处 对批评和建议反应敏捷 | 独创性 | 革新 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 足智多谋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 远见 | 预见 有洞察力 |
在纳尔逊等人看来,在上图所列 “19种素质方面或者在个人性格方面,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一模一样。彼此间的差异往往是显而易见的: 有的冷漠和傲慢; 有的热情和友善; 有的孤僻或腼腆。不过,通过对许多个人素质和技能的调查之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为一个集团,企业家和非企业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梅雷迪思等,1986,P. 3~4)。 罗伯特·索贝尔等人认为,企业家是“愿意冒险”,“对不确定的和模糊的前景比大多数人具有更大的容忍能力”,“企业家都严于律己,对手头工作专心致志,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大多数企业家“遇到挑战就兴味盎然,全力以赴,即使在休假或闲暇时大概也是如此”(索贝尔等,1989,P. 3~4)。 邓旭主编的 《中国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大辞典——经济体制改革卷》中认为企业家是“指能够根据客观的和完全确实的成本收益,对其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和不断创新的人。” (邓旭等,1992,P.477) 简单地说,企业家是指那些精于管理经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来自企业的厂长、经理,但并非所有的厂长、经理都是企业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精于”二字,有那些能将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使企业能不断发展壮大的高级管理人员才算得上企业家。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变化莫测,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雄伟的胆略、超人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和开放的社会,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渊博的知识,不仅要熟知本行业的高尖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动态,还要懂得和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家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这就要求企业家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总而言之,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能称得上企业家最主要的标志是,他所管理的企业在竞争较激烈的行业中能不断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 国民收入再分配 企业集团 ☛ 企业家 企业家entrepreneur能抓住机会引进新产品和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所有者或者经营者。企业家可以是所有者,也可以是一个厂商的经理,他们的职责是:承担风险;做出相关决策;销售产品。企业家具有特殊的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的能力,他们的这种能力常被称为企业家才能,并被作为有别于资本、土地和普通劳动的第四种生产要素投入。 对企业家这一概念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的康替龙(Cantillon)和萨伊(Say),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家及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并没有突出的位置。垄断竞争理论使得企业家的作用再次变得重要。1934年,熊彼特(Schumeter)赋予企业家创新的能力,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引入新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争夺或寻求原材料的来源;创立新的组织形式。一般地认为,企业家可以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 ☚ 投入与产出 企业家才能 ☛ 企业家entrepreneur;enterpris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