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太祖朱元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Mingtaizu Zhu Yuanzhang

明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濠州锺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佃农。少时穷困,17岁在皇觉寺出家,遇荒旱,不得不到外地化缘游食,生活十分艰苦。他自己曾回忆这段生活说:“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西风鹤唳,俄淅淅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其汤。”(《御制皇陵碑》)数年的磨炼使他增长了阅历和本领。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以“度量豁达,有智略”被视为心腹,并嫁以养女马氏。郭子兴死后,他便成为这支农民军首领。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废除元代一些苛政。时刘福通转战于两淮、河南等地,迫使元军无力南顾;而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的元军势力较为薄弱。于是,朱元璋利用有利形势,很快控制了皖南及浙东的东南部地区。在打下徽州(今安徽歙县)时,他采纳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卷136《朱升传》)的建议,以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实行屯田。还聘请浙东地主文人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到应天(今南京)参政。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二十三年,困守安丰(今安徽寿县南)的韩林儿、刘福通遭张士诚袭击,刘福通遇难牺牲,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安置在滁州(今安徽滁县)。此后, 朱元璋西灭以武昌为据点的陈友谅,东败以平江为据点的张士诚。二十六年,发布讨伐张士诚的檄文——《平周榜》,公开诬蔑红巾军“焚荡城郭, 杀戮士夫,荼毒生灵, 无端万状”。接着他又派大将廖永忠在瓜州凿船沉溺韩林儿于江中。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完全蜕化成了地主阶级的代理人。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 占有东南半壁江山后,就派大将徐达北上伐元。二十八年, 朱元璋在应天称帝, 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是为明太祖。不久,以应天为南京。同年, 北伐军攻占大都 (今北京),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明朝建立后, 在四川存在着割据政权夏,在西北、云南等地存在着元朝的残余势力。朱元璋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为了防御逃亡到上都的元顺帝及其后裔卷土重来,在长城一线遍立卫所,分军把守,修城屯田, 并分封诸子为王, 以亲王守边, 专决军务。
他在位期间, 下令农民归耕, 奖励垦荒; 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 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 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 徙富民、抑豪强; 下令解放奴隶; 减免赋役; 严惩贪污; 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 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 明初社会生产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洪武九年(1376), 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 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 各设左右布政使一人, 掌管财政和民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法庭和监狱,长官为按察使;设都指挥使司掌军政, 长官为都指挥使。布、按、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 直接由朝廷指挥。在中央于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 废除中书省, 取消丞相, 提高原先在中书省以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直接听命于皇帝。朱元璋以皇帝兼行宰相职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高峰。他对军事机关也进行了改革, 使军权也控制在自己手中。此外, 还设立了锦衣卫和巡检司, 以侦察、监视大臣。他又与谋臣刘基商定, 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 答卷只能以朱熹等人的注为依据, 以培养驯服忠顺的官僚。在朱元璋统治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极大地加强了。

☚ 明   明成祖朱棣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Mingtaizuzhuyuanzhang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朝的开国皇帝。幼名重八,亦名兴宗,参加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佃农,17岁入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濠州郭子兴部红巾军起义,因骁勇多智,深得郭子兴信任,以养女马氏妻之。十五年,子兴死,朱元璋成为濠州起义军的领袖。时小明王韩林儿已在亳(今安徽亳县)称帝,建龙凤政权,封朱元璋左副元帅。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自称“吴国公”。从至正十六年到二十年,以应天为根据地,向皖南、浙东一带扩张,占据了东南许多城镇。另一方面,竭力笼络地主阶级士大夫,李善长、刘基、宋濂等都为他献计献策,成其重要谋士。又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统治区域内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从至正二十三年起,朱元璋开始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部,沉韩林儿于江底,背叛了农民起义。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同年八月,徐达率北伐军攻下元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朱元璋即位后,在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为防止地方行中书省职权过重,将其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相互独立,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刑名监察。直接受朝廷指挥。在中央,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和丞相制,由皇帝直接控制六部分掌全国政务,“大权一归朝廷”(《明史》七二《职官一》);建立卫所制,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互相牵制,皇帝总揽兵权;洪武十五年,设锦衣卫,保卫皇权,临视诸臣;三十年,颁行《大明律》,以严酷刑罚巩固专制统治。为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借“胡蓝之狱”大肆诛杀功臣,先后株连杀死45 000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在经济上,鼓励开垦荒田,兴修水利,移民屯田,释放奴婢。又整顿户籍,在普查人口和丈量土地的基:上编“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作为征收赋税的根据,此外,又对商业采取轻税保护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死于西宫。终年71岁。葬孝陵。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 马可·波罗   明成祖朱棣 ☛
000039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