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日本对南戏与明清传奇的评介研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日本对南戏与明清传奇的评介研究

日本对南戏与明清传奇的评介研究

日本学者对中国南戏与明清传奇的评介,始于明治维新之际。汉学家森川竹蹊(1868—1917)写于1892年前后的《雨夜读牡丹亭传奇》七律三首,是日本学界较早赞颂明代传奇《牡丹亭》的文字。汉诗人、学者森槐南1898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汉学科讲授戏曲,他的讲义《词曲概论》初载于《诗苑》杂志,后收入《槐南集》,是日本最早的 一部研究词曲史的专著,其中对南戏和明清传奇均有所考论。中国戏曲研究家铃木虎雄(1878—1963)1910年与日本前辈汉学家狩野直喜在京都帝大共同主持中国文学讲座,1915年又在京都大学主讲《明代戏曲概论》,他1913年评介了王国维《古剧角色考》一书,以后又翻译了明代传奇《鸣凤记》。中国戏曲研究家久保天随博士(1875—1934)的专著《中国戏曲研究》(1928年,弘道馆刊),由“《西厢记》研究”、“诸名曲梗概”、“读曲观剧杂录(附录)”三编组成。“诸名曲梗概”论及元明清有关王昭君、诸葛亮、《长恨歌》的戏曲,以及《琵琶记》、《荆钗记》、《四声猿》、《桃花扇》和其他传奇作品四十种。久保天随的著述还有《中国文学史》(上、下,早稻田大学出版社刊)等。中国小说戏曲研究家盐谷温博士(1878—1962)是《琵琶记》、《桃花扇》、《长生殿》的译者,他这三部译著收入《日本国译汉文大成》。此外,他的译著《歌译西厢记》、《中国文学概说》等力作,在东西方学界享有盛名。中国小说戏曲研究家宫原民平(1884—?)译有《日译牡丹亭还魂记》。他的专著《中国小说戏曲史概说》(1925年)共分二十五章,其中四、八、十至十三、十五、二十一、二十二章分述歌剧之完成、北曲之体裁、《西厢记》概观、南曲之兴隆、明代戏曲、昆曲与近代戏曲、清代戏曲。宫原民平还是《风筝误》的译者,该译文收入《支那文学大观》(1926年东京版)。汉学家今关天彭(1884—1971)的专著《中国戏曲集》(1917年,东方时论社刊),主要是解说中国戏曲,论析著名作品的情节。其中包括《西厢记》、《琵琶记》、“玉茗堂四种”(《牡丹亭还魂记》、《紫钗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双珠记》、《笠翁十种曲》、《长生殿》、《桃花扇》、《桂林霜》、《一片石》、《第二碑》、《临川梦》、《雪中人》、《冬青树》、《四弦秋》等。京都派中国学学者青木正儿著有《中国近世戏曲史》(1930年弘文堂刊)、《南北戏曲源流考》等。在《中国近世戏曲史》的“自序”中言及“本书之作,出于欲继王忠悫公(国维)先生《宋元戏曲史》之志”。全书五编十六章,详尽论述了南戏北剧的由来,南戏复兴期、昆曲昌盛期、花部勃兴等。并附有明清戏曲作者地方分布表、曲学书籍举要等。此书叙说详尽、考订精确、议论允当,是日本最早的中国戏曲史专著,其影响波及东西方学术界。日本国立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中国文学研究家清水茂的论文《中国戏曲小说的发展》,收入《说唱文学》一书(1988年,筑摩书房刊),侧重从韵文和说唱文学角度,论述戏曲小说产生、发展与诗词、民间说唱文学、音乐的渗透和转承关系,他认为戏曲发展由北曲到南曲,元代开花,明代结果,谋篇由一本四折到一本四十出,人物由底层细民到知识阶层,取材由“讲史”到现实的文人创作,正与小说的发展相呼应。南戏《琵琶记》与《西厢记》同为最早传入日本的中国戏曲,1785年刊行的《小说字汇》已有文字记载和介绍此剧的内容,十九世纪初有学者传授其学,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第一代中国戏曲研究者已十分重视对此剧的介绍。幸田露伴的论文《中国第一戏曲之梗慨》(1903年)现收入《幸田露伴全集》第二十四卷(岩波书店刊)。作者认为《琵琶记》是中国戏曲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同居中国戏曲首位,《琵琶记》朴茂敦厚,戏中宣扬的孝义道德应该给以肯定。另外,森槐南在其《金缕曲·题森川竹蹊手誊琵琶记后》中曾以词评曲,借曲言志,他写道:“一部琵琶,说什么微词轻薄,借讽王四,兴到偶然无不有,便道旁嘲隐指,是尔我不平之事。花月风流闲笔墨,笑诗人都似深文吏。如此者,大多矣。阿谁为写乌丝字,绝伤心中郎际遇,五娘悲思。无可奈何三不从,此亦人间世身,任射尽酸风眸子。解识填词风教补,算夫君高则诚知己。叹若辈,漫讥刺。”西村天囚(1865—1924)的日译本《琵琶记》,为世界上第一部南曲外文译本。日本学界研究《琵琶记》的重要论文还有盐谷温的《琵琶记》(《支那文学慨论讲话》)、《琵琶记译注》(《国泽汉文大成》),今关天彭的《琵琶记梗概》(《支那戏曲集》),岩城秀夫的《琵琶记研究》(《中国语言》24,1949),足立原八束的《南曲琵琶记演变点滴》(《专修大学论集》二,1952)等。日本研究汤显祖《牡丹亭》的论著还有八木泽元的《牡丹亭版本的考察:臧懋循改订本和茅氏朱墨本的关系》(《斯文》19编11号,1937)、《牡丹亭的版本及其成立年代考》(《斯文》22编1号,1940),东京理科大学文学部语文第二研究室编《还魂记校勘记·语汇引得》(1951),岩城秀夫的《剧作家沈璟:以汤显祖论争为中心》(《日本中国学会报》21,1969)、《关于戏曲的梦: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亚细亚文化》10—2,1973),阿部泰记的《汤显祖的戏曲观、情的重视》(《小樽商科大学人文研究》59,1979)等。日本学者关于清代传奇的重要译著有:苏英晰著《李渔的戏曲论》(《早大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别册》2,1976),平松圭子著《李笠翁十种曲》(《大东文化大学纪要》〔人文〕15,1977),冈晴夫著《剧作家李笠翁》(《艺文研究》42,1981),伊藤漱平著《李笠翁的肖像画》(《二松》2,1988);盐谷温译注《长生殿传奇》(《国泽汉文大成》),今关天彭译著《长生殿传奇》(《东洋》43年一、二号);盐谷温译注《桃花扇传奇》(《国译汉文大成》11卷,1920—24年),金东光译《桃花扇》(《支那文学大观》,1926年东京版),山口刚译《桃花扇传奇》(《近代戏剧大系》第16卷,1923—24年东京版),饭塚朗著《桃花扇》(《中国文学》36,1938),冈崎由美著《拜月亭传奇流传考》(《日本中国学会报》39,1986),田仲一成著《以十五、六世纪为中心探讨江南戏剧的演化》(《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102,1987)等。

☚ 日本的元曲研究   英美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与研究 ☛
000088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