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生儿腹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生儿腹泻 本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之一,多由于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及饮食不当所致。肠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及轮状病毒为多见,另外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可引起此病。母乳中含有分泌型IgA及多种抗体,故人工喂养儿发病较母乳喂养儿多。 【诊断】 1.临床表现 (1)轻型 腹泻每日数次,多在10次以下。粪便含水量不多。可伴低热,纳差,呕吐,神较萎,轻度腹胀等。多无脱水症状或仅有轻度脱水及酸中毒。 (2)重型 腹泻每日10次以上,含水量很多。全身症状较重,可有明显的发热或体温不升,呕吐,拒食,腹胀,尿少,四肢冷,皮肤花纹等。可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及昏迷、惊厥等。见表2.12.6。 表2.12.6 按临床表现将脱水分为三度 注 脱水性质按丧失钠和水的比例分为:等张脱水(血.钠130~150mmol),高张脱水(钠>150mmol),低张脱水(钠<130mmol) 2.实验室检查 (1)大便培养 细菌性肠炎培养阳性率较高。 (2)疑有轮状病毒肠炎可作大便涂片电镜检查或做血清补结试验。 (3)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查监测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4)心电图 观察是否存在低钾。 【治疗】 1.饮食及营养维持 在腹泻急性期患儿多不能耐受奶汁,应禁食8~12h。好转后开始喂养,最好以母乳喂养。无母乳者用1∶1或2∶1奶,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浓度和奶量,禁食及量不足由静脉或口服补液补充。 2.液体疗法 根据脱水程度计算补液量。 (1)补液总量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新生儿细胞外液多,体表面积大,累积损失及维持量相对较多。胎龄、日龄越小,需要量也相对越多。第一日补液总量见表2.12.7。 表2.12.7 新生儿第一日补液总量表 (2)液体选择及输入速度 2∶3∶1溶液为1/2张液,以均匀速度于前8h内输入总量的1/2(约8~10ml/kg·h),以后16h内输入余量(约5~6ml/kg·h)。重度脱水者先以生理盐水或血浆10~20ml/kg于0.5~1h内静脉滴入,并从总补液量中扣除。 (3)补钾 见尿补钾。按0.15%~0.2%氯化钾加入补液中(每100ml液中加10%KCl1.5~2ml)。停止补液后可予口服,每日3~4mmol/kg,连续4~5d。 (4)纠酸 轻度酸中毒者不需另加碱性药物。中、重度者可酌情先以1.4%NaHCO3(代替2∶1等渗液)20ml/kg扩容。5%NaHCO3量计算:-BE×体重(kg)×0.5。先以1/2量稀释成等渗液快速静滴,然后根据临床及血气酌情补充余量。第二天以后的补液:如脱水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量,一般按每日120~150ml/kg补给(包括口服水量)。 3.抗感染 根据病原菌及药敏选用抗生素。一般可选用氨苄青毒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口服。病情重或耐药者可选用先锋V、安美汀、头孢哌酮、头孢氨噻肟及西力欣等药物。病毒性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近年改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取得较好的效果。剂量为0.5g/次,每日2~3次。 4.益生菌的应用 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最常使用和报道的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 (1)丽珠肠乐 为双歧菌活菌制剂,每日4粒,分2次口服。可将药粉从胶囊中倒出,用凉开水服用。 (2)培菲康胶囊 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日1粒,2~3次/日。 5.肠黏膜保护剂 思密达1/3包,每日2~3次。 【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 (2)注意消毒隔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