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教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教案 系指清朝末年,外国教会在中国欺压当地百姓,所引起的司法诉讼案。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传教士在中国进行非法活动,刺探情报,勾结贪官污吏强占百姓土地,激起众怒。中国老百姓冲击教堂,殴打杀死罪恶多端的传教士。西方列强则以此为借口,派兵侵略中国。像发生在咸丰三年(1853年)马神父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法国天主教神父马赖,未得我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广西西林县传教,并唆使当地天主教徒,欺凌百姓,百姓恨之入骨。咸丰六年(1856年)当地政府在百姓强烈要求下,处死了马赖等3名罪犯。法国国王路易·波拿巴利用马神父事件,参加了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像发生在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法国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非法设立天主教堂和“育婴堂”,打着传教的幌子,刺探我国情报并拐骗残害幼童。在几天之内就害死幼童三四十人。天津人民极为愤怒,1870年6月21日,万余名群情激愤的人民群众,当场打死法国领事,火烧望海楼法国天主教堂和育婴堂。但是软弱卖国的清政府,不但不支持人民群众的爱国行动,反而向法国赔礼道歉,镇压人民群众,有40余人被杀害。还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发生的“巨野教案”。德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山东曹州一带以传教为名,强占当地农民土地、茔地,欺压人民,激起人民的反抗。其中曹州巨野县人民群众反抗得更为激烈。他们组织了大刀会,同德国教堂展开斗争,杀死了人民最痛恨的两名传教士。巨野教案发生后,德国以此为借口派军队占领了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它的势力范围,而且还获得在山东的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山东和直隶交界处地区的农民组织了“义和拳”爱国团体,后改名义和团。后来很快在直隶、京津一带也发展起来。成为全国范围的“大教案”。总之,据不完全统计,从1856~1900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制造的各种“教案”有三百多起。 教案1;教案2◉ 教案1 jiào’àn 名 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例〉~集锦/ 写~/ 把公开课的~打印出来分发给听课者。 教案jiào’àn❶ 指清末因外国教会欺压人民而引起的诉讼案件,也指人民反抗教会欺压而引起的外交事件。1872年志刚《初使泰西记》:“观法君既有令其人民遵守中国法律风俗而行之言,何至教案纠纷,烧杀抢毁,祸延各省?”1876年郭嵩焘《使西纪程》:“宜及天津教案之后,会商各国,示以教堂纵庇教民,各省皆然。”1891年薛福成《庸盦海外文编》卷一:“奏为英法两国教案牵涉既广,关系较钜,谨就见闻所及分别治本治标之计,恭折密陈仰祈。” 教案 教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富于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熟悉精研教材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理解、接受能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变的教学环节,制订出科学的、适用的教学方案,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种类很多,形式多样,不同年级的不同课程,则有不同的教案。它对教学起着指导、制约、备忘的作用。它不同于讲稿,但常起着讲稿的作用,不少教案把讲课的要点、甚至把讲课的具体内容都写上了,讲课时,就以教案为依据不再另写讲稿。教案项目的多少,内容的详略,要因教师、教材、学员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应包括如下一些项目: (一) 教案名称。如《最后一课》教案、《写作指导课》教案等。(二) 教学的目的要求。它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的要求要写得十分明确和具体。(三) 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是教学中着力解决的主要予盾,可以单列 一项总起来写,也可以在每一课时中分开写,以便在讲课中反复加以强调。(四) 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教学形式,例如讲授、谈话、练习、朗读、复习、讨论以及启发式、提问式等。这此方法在教案中可以集中写,也可分散写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五) 教学内容和步骤。这是教案的主要内容。若几个课时教完一课,则分课时写出,若只有一课时,则分项写出。这部分要按照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顺序,逐项写清。一节课共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里,提什么问题,讲解什么内容,展示什么教具,作什么练习,搞什么总结,布置什么作业等,都应写清。教案的语言要简明、概括,许多话只起到提示作用,不必详细解说。各项内容分行列目,要求各个环节能连接起来即可,不强调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 教学大纲 讲稿 ☛ 文件 文件件(函~;来~;抄~;附~;存~) ☚ 各种用途的公文 协议 ☛ 教案 教案Jiaoan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编写教案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包括教学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以及学生的一般发展目的;确定教学的具体步骤、课的结构;确定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具以及使用教具的方法;做好板书设计;写出课时计划等。教案内容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教案可以根据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教案分详略两种,视教师的经验而定。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新教师要写详细些。 ☚ 教学挂图 讲义 ☛ 教案 教案Jiaoan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在教师对教材作了研究、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为完成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教案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的、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具及课后记录等项。根据教师的教龄与教学经验,教案的详略因人而宜。教案完成后,还要不断地熟悉教材、教案。做到上课时胸中有数,得心应手。 ☚ 课后记录 教案的编写方法 ☛ 教案 教案Jiaoan将每一课的教学设计落实于纸面文字的备案材料。亦称课时计划。美术的课时教案,一般是以学生用1—2课时完成一个作业的教学任务来设计的。完整的美术教案,一般包括:班级、课题、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作业要求、教学过程(❶组织教学 ☚ 美术教学计划 美术课的结构 ☛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内容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授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进程、每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作业题和时间分配等。 教案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引起人民反抗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欧美列强派遣大批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进行非法活动。他们刺探情报,包揽诉讼,强占土地,挑起纠纷,从而激起公愤,导致被欺压群众起来捣毁教堂、冲击传教士。初期教案多表现为各地人民分散的反帝斗争,随着形势发展,有些地方发生了由会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到1900年,更发展为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 教案教员按课题、课时编写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通常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内容、重点难点程序、方法、时间和施教地点等。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训练大纲规定;坚持以军队现行的条令、教程、教范、教令为依据;立足现有装备,着眼未来发展;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贯彻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教案的种类有共同科目、技术(专业)科目、战术科目。共同科目和技术(专业)科目的教案通常分为课堂讲授教案和操场操作教案两类。战术科目的教案通常分为讲授教案、战术分段训练教案、战术集团作业教案、战术演习教案等4类。教案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文字记述式、表格式、要图注记式、文字记述附图表式和表格附文图式。 教案 教案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加紧对中国侵略,引起人民反抗而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据,进入内地进行非法活动: 教士刺探情报,反对中国习俗,侵占庙宇,强买土地建堂,包揽诉讼,曲庇教士,挑拨非教徒与教徒的纠纷,从而引起民愤。不满外国教会剥削、压迫的群众和受到侵害的官绅便起来攻击洋教堂,惩制有民愤的教士,收回被侵占的财产。帝国主义列强则向清政府提出道歉、赔款、惩办等无礼要求。甚至要以此为借口挑起侵略战争。迫于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和军事压力,清政府向帝国主义道歉、赔偿; 对人民勒索罚款,残酷镇压。1856年到1899年,发生教案三百多起。如广西西林教案(1856),四川酉阳教案 (1869),天津教案 (1870),云南浪穹教案 (1883),山东巨野教案 (1897)等。初期教案多表现为各地人民的分散的反帝斗争,以士绅为主体。随着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压力的加重,士大夫阶层陆续退出斗争。人民的斗争规模却愈来愈大,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由会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到1900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 ☚ 教皇 教堂音乐 ☛ 教案jiao an❶ teaching plan 教案lesson (/teaching)plan 教案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民众因种种冲突而酿成的案件。发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计有数百起。多因传教士强占民地,包揽诉讼,挑动纠纷,庇护教民等引起,愤怒的民众捣毁教堂,殴毙传教士和教民。案发后,常由外国使节交涉,清政府则以对内镇压,对外赔款道歉结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