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毛团症
毛发、植物纤维或虫胶结成团块状、滞留于胃肠道内,统称为“发团”或“毛粪石”。可引起梗阻、溃疡、出血和穿孔。
胃内植物团块多为柿团、黑枣,其果胶和鞣酸被胃酸沉淀而结成团块。团块可通过镜检压碎,任其自行排出,也可用纤维素酶溶解后再通过镜检或冲洗取出。预防应指导儿童进食时多咀嚼,避免吃大量生水果或纤维素过多的食物。
小儿胃毛团症多因毛发的“异食癖”引起,患儿喜吞头发、毛毯、洋娃娃或枕芯的毛发。坚实的胃内毛团不易被胃壁蠕动推移,头发互相盘绕成块;有时毛团碎裂可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引起阻塞性黄疸,或于回盲部附近造成肠梗阻。
临床症状有恶心、间歇性呕吐和食欲减退。上腹部有阵发性绞痛和饱满感,可触及椭圆形活动团块,硬如软骨。钡餐检查,胃外形正常,结肠向下推移。钡剂不能充盈胃腔,形如帽状阴影,位于胃食管交界处附近,边界不规则,常误诊为食物残渣。诊断可疑时用纤维胃镜检查。
较大的毛团应尽快用手术取出,并要求家长合作,剃除病儿头发并给精神治疗。胃内毛团引起的溃疡,术后能迅速愈合。
早产儿喂饲牛奶或稀释不当的奶粉,浓缩的乳凝块也可滞留于胃内,形成“浓缩的乳汁综合征”。有腹部膨胀和呕吐,可触得肿块,透视显示胃肠腔肿块周围有空气围绕。静脉输液后乳汁凝块可自行溶解。结肠内乳凝块用Gastrografin灌肠治疗,它能吸收大量水分,使乳块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