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亦称固涩药。
收涩药味多酸涩,酸主收敛,涩可固脱。分别具有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止泄等作用,适用于久病体虚,元气不固所致之滑脱不禁等证候。
根据本类药物的功用与适应证的不同,又可分为敛汗、涩肠、固精等三个类别。
(1)敛汗药 本类主要药物有麻黄根、浮小麦、五倍子、五味子等,均有敛汗固表的作用而用于自汗、盗汗,其中部分药物兼具收敛肺气的功能而治久咳虚喘。自汗多属肺脾气虚,应与益气补脾药如黄芪、白术、党参等配用; 盗汗多为肝肾阴虚血少,须与滋阴养血药如生地、白芍、当归等同用。
(2)涩肠药 本类主要药物有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肉豆蔻等,多有明显的酸涩味而长于涩肠止泻,适用于久痢久泻等慢性疾病。泻痢日久不止,势必伤及脾胃之气,故应用时应与补益脾胃药同用; 若涉及脾肾阳衰、运化失司所致之五更泻、老年久虚泄泻等,则应与温补脾肾药配用。至于湿热痢久延而邪气已衰者,可与清热利湿药合用。若邪热方张,切勿误投,以免“闭门留寇”之弊。本类药物中有部分药物,兼能止血,久泻不止而兼有便血者,可以选用。
(3) 固精药 本类主要药物有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莲子等,善于收敛固涩而作用于下焦肝肾为多。常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遗尿、小溲白浊及妇女带下诸证。但遗滑、尿频不属于肾虚摄纳无权,白浊、带下非关中虚冲任不固者,均须配伍与病情相对应的药物同用,不宜单凭固精敛涩药取效。本类药物中有些药物功兼涩肠止泻,可交互配用。
收涩类药不适用于外邪未解与里邪未清的病证初期,以免闭气留邪; 但遇正虚欲脱,津枯液竭的病证后期,又非单用收涩药所能奏效,治当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