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观
壮族关于人认识客体及其规律的观点。人们认为,要认识事物,就得和这个事物打交道,要做;不做,不和这个事物打交道,是不能认识这个事物的。在壮族民间,普遍地存在此种说法。比如农民常说:“肯做样样熟,不做样样生。”认为犁田耙地,播种施肥,插秧耘田,样样都是在做中学会的。这里的“做”即是实践的意思。驰名中外的壮锦,是壮族妇女精心织制的传统手工艺品,尤其是青年妇女,一般都会织壮锦,他们说:“日夜来织锦,愚妇能织成”。道出了凡事只要努力学做,就是比较迟钝的人也能认识事物。认识是从经验得来的,知识来自勤学苦练。不做不学,是无法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们常说:“坐在屋里的人,那知太阳烈;坐轿子的人,那知路不平。”“不履波涛险,那知行路难”。人们用这些通俗的格言,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宋明以后壮族文人根据壮族的这些思想,借鉴汉族的理论,提出了“格物致知说”,认为致知在于格物,不格物就不能致知,形成较系统的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