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对象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范畴。包含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对象被人化,变成了人的活动工具;同时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被对象化,而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同时发生的两个相反过程,其中实践起了决定性作用。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本身包含着意识的物化过程。当人的意识在实践中成为现实,便可以证明被对象化的意识(认识)是客观真理;否则,便证明或是人的认识不充分、不正确,或是实现它的方式有缺陷、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条件。唯心主义经常利用认识对象化这种现象作为证明人的观念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的论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生产过程中物的观念确实可以在头脑中先产生,然后再制造出某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这是人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然而,在生产劳动中被对象化的某物的观念,只是先于这一具体形式的物,而不是先于一切客观实在的物;相反,它本身就是其他事物的反映,是在已经对象化的社会物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