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认识的角度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认识的角度论

认识的角度论

指关于认识的角度即认识者采用什么样的立场和方法去进行认识的理论,它是由认识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决定的。邓小平的认识角度论是对各不同国家和民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认识差异性所作的科学概括,其中主要论述了中国人认识事物的角度。
人们总是从一定的立场、方法出发来认识问题的。这里的立场和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认识的角度。邓小平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往往会获得不同的认识。由于各国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对各个问题的看法就很难相同,往往大相径庭。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认识角度,美国人有美国人的认识角度; 美国多次在联合国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进行抨击,也是由于认识角度不同造成的,邓小平在反对错误倾向的同时指出我们一些干部由于长期受 “左” 的影响,因而总喜欢从 “左” 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另外的地方,他又多次提到 “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从世界政治、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从世界政治角度来谈” 等等。由此可见,邓小平是经常使用认识角度这一概念的,并用它来分析问题,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作出的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非常圆满地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大局、前途命运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评价领袖人物,正确处理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重大现实政治问题的典范。
从表面上看,认识的角度因人而异、由人任意选择的。但事实上人的认识角度是由人的社会本质决定的,人的社会关系及其总和客观地决定着人的认识角度。比如,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卡特时谈到民主问题,他指出卡特只是从美国的角度谈民主问题,即从三权鼎立、普选、天赋人权的角度,而这一认识角度实际上只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而中国的民主问题则应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问题,“所以不能从你们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4页)中国人的认识论是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
对中国人的认识角度的论述是邓小平认识角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的:
❶中国既是大国又是小国的特殊矛盾规定了中国人的认识角度的特殊性。“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是又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4页)由于认识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他以彻底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论证了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关系,要求全党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立足点,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重大问题,指明了关键和归宿,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创立的一个重要科学基础。
❷中国人另一重要的认识角度是由中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传统所决定的。这种历史的条件和传统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中国又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的自然经济延伸到近代,因此民主法制的传统较少。这是中国人在认识问题所必须注意的。
❸中国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文明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有着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思维传统、民族心理和民族的行为方式,因而对西方的合理因素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它决定了中国人认识角度中的东方色彩和中国色彩。
❹中国人对一切问题的认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中国的现代化以及中国人对这一进程的认识都必须从中国特色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模式。
总之,邓小平所阐述的中国人的认识角度,对于现代中国人认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充分说明了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这是中国人认识问题的基本原则。

☚ 认识主体论   特色和特色理论 ☛
000000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