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抗排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抗排卵

抗排卵

成熟卵泡排出卵子和它周围的一些细胞称为排卵。正常情况下,育龄妇女每月有一次排卵,常出现在月经中期。为解决世界人口问题,深入研究排卵生理及其有关的药理,以采取各项措施对抗排卵,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途径之一。在五十年代末开始试用的雌、孕激素避孕药,其作用虽各有差异,但多数制剂的主要机理,均属于抗排卵。
排卵生理 妇女在月经周期中,卵巢呈现周期性变化,包括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在排卵以前,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能分泌雌激素; 而排卵后的黄体,具有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常合称卵巢甾体激素)。排卵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目前多数人认为在卵泡成熟时,卵泡液内的一些酶如:蛋白溶解酶、淀粉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活性增加,使卵泡壁溶解破裂而排卵。最近有人认为在垂体促性腺激素(GnH)特别是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下,成熟卵泡能分泌前列腺素,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卵泡膨胀,并使成熟卵泡周围间质内的平滑肌纤维收缩,而促使排卵。
卵巢排卵和内分泌功能都直接受垂体和下丘脑或称丘脑下部的控制,而卵巢分泌的甾体激素对丘脑下部和垂体的活动也有明显的影响,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但其活动又受大脑神经递质的影响。垂体前叶的嗜碱性细胞能分泌两种影响卵巢周期性变化的激素,一种为卵泡刺激素(FSH),另一种为黄体生成素(LH),两者合称为促性腺激素(GnH)。FSH和LH都是水溶性糖蛋白,均由二条肽链组成,即α亚基及β亚基。FSH和LH的α亚基颇相似,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基本相同;β亚基差异较大,是决定激素特异生物活性的部分。FSH有刺激卵泡生长发育的功能,但须有少量LH参与,卵泡才能分泌雌激素。卵巢周期中出现的LH和FSH高峰,能促使成熟的卵泡排卵。黄体也需要少量的LH以维持其孕激素和雌激素的正常分泌。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节垂体GnH的分泌和释放。GnRH是一种激素还是二种激素,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因垂体有FSH及LH二种促性腺激素,故考虑在下丘脑应分别有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但迄今为止,只分离提纯了LH-RH,而LH-RH不仅能激发LH分泌和释放,也能激发FSH分泌和释放。因此,目下多数人认为LH-RH及FSH-RH实际上就是同一物质,即一个释放激素能调节二种促性腺激素。GnRH实质上就是LH-RH,但这一意见尚未为所有内分泌工作者公认。GnRH是一种10肽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示意为: H-焦谷——组——色——丝——酪——甘——亮——精——脯——甘-酰胺。
大鼠实验结果提示,女性下丘脑中可能存在着两个中枢控制GnRH的释放。一称持续中枢,在下丘脑后方弓状核及腹内侧核区域,控制月经周期中两种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少量分泌。另一称周期中枢,在下丘脑前方视前区及交叉上区内,于月经中期排卵前大量释放GnRH,使垂体分泌LH及FSH出现高峰,并触发排卵。
下丘脑和垂体控制着卵巢的活动,同时,卵巢通过其分泌的甾体激素对下丘脑或垂体起反馈作用。反馈作用分正和负反馈两种,正反馈指下级的调节器官所分泌的激素,对其上级调节器官的功能产生加强或促进作用。负反馈指下级腺器官所分泌的激素对上级调节器官的调节功能起抑制作用。反馈调节又有几种不同情况,卵巢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影响丘脑下部分泌LH-RH的功能,称长反馈。垂体受LH-RH调节所引起的LH和FSH分泌量过高时也能通过大循环或直接由门脉系统逆行至下丘脑抑制其GnRH的分泌,称短反馈。此外,下丘脑分泌的GnRH含量过高时,也能对其自身细胞之分泌功能产生抑制作用称超短反馈。
女子的性周期,包括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就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这三者之间的调节和反馈调节而完成的。在周期开始时,垂体受下丘脑控制而分泌的FSH和少量LH作用于卵巢使卵泡生长发育,随着卵泡增大雌激素分泌量增高,并对丘脑下部产生正反馈,LH-RH分泌量不断增高,促进垂体的LH和FSH分泌。至月经中期,卵泡成熟,雌激素分泌达到高峰,以后血内雌激素水平又迅速下降,继之LH和FSH的血含量骤然增加,各自形成高峰,促使成熟卵泡破裂,卵子排出。排卵后黄体形成,黄体酮和雌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对下丘脑产生的负反馈逐渐加强、垂体所分泌的LH和FSH量下降,不足以维持黄体,黄体便开始萎缩,其雌激素与黄体酮的分泌量乃随之减少,引起子宫内膜脱落表现为月经来潮。雌激素和黄体酮分泌量减少时,下丘脑所受的负反馈性抑制也逐渐减弱以至消除,LH-RH及GnH分泌量又渐渐增加,促进另一组始基卵泡的生长发育,进入下一个性周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在传递信息时,以特定的化学物质为基础,称为神经递质,它能影响丘脑下部的激素分泌。神经递质中,儿茶酚胺类包括多巴胺(dopamine)、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促使下丘脑释放GnRH; 5羟色胺(seratonin)则抑制GnRH的释放。
抗排卵 凡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对下丘脑及垂体能产生负反馈而不出现正反馈时,就有可能抑制排卵。目前已应用及正在研究的抗排卵措施,以达生育节制目的者,有以下几种:
(1) 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 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效果确切可靠。方法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序贯用药、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并用药、单独使用孕激素等。途径有口服、注射、埋植等。药效有短效及长效。多数制剂的主要避孕机理是对抗排卵。它们能抑制或取消月经周期中的FSH、LH峰,阻断排卵,并达到节育目的。例如合并用药法可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GnRH和垂体的FSH及LH分泌。一般认为一定剂量的雌或孕激素于月经第5~6日开始应用,可抑制FSH及LH的分泌;而当雌、孕激素合并应用时,雌激素能加强孕激素对丘脑下部持续中枢和周期中枢以及垂体的抑制,使卵巢内卵泡不能生长、发育及成熟,且无排卵及黄体形成。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的优点是既能抑制排卵,又能补充因无排卵状态所导致的雌、孕激素分泌不足,以维持生殖器官及乳房的正常需要。
(2)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及拮抗剂: LH-RH即GnRH,为10肽化合物,可促使垂体分泌LH及FSH。如在10肽上置换或移去一个或更多的氨基酸,可制备出多种类似物,有的具有强效LH-RH活性,有的却能成为LH-RH的拮抗剂。已经了解,LH-RH分子中第二位上的组氨酸是其生物活性所必需,如用别的氨基酸置换,活性即行消失,但仍可与垂体前叶GnRH受体相结合,形成拮抗剂。这类拮抗剂能与GnRH受体结合,使下丘脑释放的GnRH无法发挥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如同时将第六位上的甘氨酸用其他D构型氨基酸取代,所得类似物竞争GnRH受体的能力更大,具有更明显的抗GnRH作用,但这些拮抗剂目前尚在实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
与此相反,如第二位上组氨酸不变,用D构型的氨基酸取代第六位上的甘氨酸,能提高LH-RH活性;用乙酰胺更换第十位上的甘-酰胺,亦可提高活性,例如将第六位上甘氨酸换以D-色氨酸,第十位上以乙酰胺代替甘-酰胺。LH-RH及这些类似物能促使垂体分泌及释放LH和FSH,但长期及超量应用反能抑制排卵,原因可能是
❶持续或大量的LH-RH,可使垂体GnRH的受体数量减少,而使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
❷性腺中LH受体减少,使性腺的反应性下降。
❸LH-RH的高活性类似物能拮抗促性腺激素的促进作用。
❹直接抑制卵巢的甾体激素生成。因此,有人使用超高活性的LH-RH作为避孕方法,从而控制了排卵。但临床试用证明,当排卵受到抑制时,常伴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因此,LH-RH及其类似物作为抗排卵药物,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3) 抗黄体生成素抗体及抗雌激素抗体: LH属糖蛋白,具有蛋白质结构,故可诱发抗体。在大鼠实验中,羊或牛LH的抗体能中和大鼠血中的LH,使LH处于低水平,且无动情中期LH高峰出现,故可抑制排卵。雌激素属甾体激素,不能诱发抗体,但如与某种蛋白载体结合后,就能获得抗原特点而诱发抗体。在实验动物中,应用抗雌激素抗体可中和雌激素峰,而避免激发LH高峰,起到抗排卵作用。但此二种抗体尚在研究阶段。
(4)丹那唑 (danazol): 为17α-乙炔睾丸酮的衍生物,由人工合成,无雌激素或孕激素活性,但有轻度雄激素作用。由于丹那唑能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故能降低FSH和LH浓度,影响月经周期中期出现LH、FSH高峰,故能抑制排卵;但亦可能由于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受到抑制,从而降低循环中LH和FSH水平。在此种情况下,卵巢处于静止状态,雌、孕激素水平均大为减少。其副作用为轻度男性化及体重增加。有人曾以恒河猴实验,此药能抑制排卵而有效地防止妊娠,并不改变动物的性行为。停药以后,正常的卵巢功能即迅速和完全恢复。至于在人类是否能作为一种避孕药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 计划生育   抗受精 ☛
000075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