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麦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麦角 中药名。 见《国药的药理学》。为麦角科真菌麦角菌寄生在禾木科植物黑麦Secale cereale L.等子房中所形成的菌核。夏秋二季麦熟时采收,阴干。宜保持完整,彻底干燥后,密封,在干燥凉暗处保存。干燥菌核呈纺锤形,平直或略弯曲呈角状,具3条钝棱,两端渐尖,长0.3~0.4厘米,直径1~7毫米。表面紫黑色或紫棕色,有显著纵沟及细小横裂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钝三角形,边缘暗紫色,中心灰白色或浅粉红色。气微弱而特殊;味油腻性,先甜后辛。味微苦,性平,有毒。治子宫出血,产后出血不止,偏头痛。 内服:制成流浸膏,每次2~4毫升,1日量6~8毫升;或制成浸剂、丸剂、针剂等分别使用。分娩时只用于压出期,在开口期当避免使用。 麦角含生物碱约0.4%,主为吲哚类生物碱,按其结构可分3类:一为麦角毒系生物碱,都是麦角酸的酰胺类衍生物,其中有麦角柯宁碱、麦角克碱、麦角隐亭碱、麦角胺、麦角生碱、麦角新碱及麦角西碱;一为相应的麦角异毒系生物碱,都是异麦角酸的酰胺类衍生物,其中有麦角异柯宁碱、麦角异克碱、麦角隐宁碱、麦角异胺、麦角异西碱;三为棒麦角碱系生物碱,其中有喷尼棒角碱、肋麦角碱、裸麦角碱、田麦角碱、野麦碱等。尚含脂肪油33%~35%,麦角甾醇0.1%、维生素D2、酪胺、组胺、胍基丁胺、三甲胺、甲胺、已胺-1、甜菜碱、麦角硫因、乙酰胆碱、尿嘧啶、鸟甙、氨基酸、麦角色素如黑麦酮酸、金黄麦角酸、麦角黄素BC(2,2′),麦角黄素C(2,2′)、棒麦角黄素、棒麦角玉红素等。药理研究❶ 兴奋子宫作用:其作用与垂体后叶制剂相似,是直接作用于子宫肌,但作用强大而持久。对怀孕子宫更敏感;临产和新产后子宫应用小量即有明显作用,甚至产生强直收缩。 麦角多种有效成分中,以麦角新碱对子宫作用最强,麦角胺次之。 ❸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大量麦角胺或麦角毒能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 它们并不能阻止交感神经介质的释放。麦角小量兴奋延脑,大量因延脑麻痹而死亡。 麦角胺能增强巴比妥类、吗啡、美沙酮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使用麦角,急性中毒症状可见呕吐、腹泻,脉微弱、昏迷。慢性中毒见于服药过量,肝脏病和周围血管有病的都较敏感,症状有坏死型和惊厥型二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