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戚夫人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戚夫人歌 戚夫人歌又名《舂歌》、《永巷歌》。汉诗篇名。戚夫人作。始见于《汉书·外戚传》。《乐府诗集》收入卷八四《杂歌谣辞》。戚夫人,定陶(今山东定陶县)人,汉高祖刘邦宠妃,生赵隐王如意。惠帝立,皇太后吕雉报当年戚夫人争立太子之仇,囚戚夫人于永巷,髡钳(剃发,以铁圈束颈),穿囚衣舂米。戚夫人作此歌,且舂且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莫,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凄切的歌辞,抒写了戚夫人悲苦怫郁的情怀。诗句浅白如话,直叙其事,直抒胸臆,具有真切感人的民歌风格。此歌给戚夫人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吕太后闻此歌后大怒,杀了赵王如意,斩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以哑药,使居窟室中,名曰“人彘”。故本诗还蕴有反映封建帝王宫闱内部权势争夺的残酷性的深层内容。 ☚ 鸿鹄歌 秋风辞 ☛ 戚夫人歌[汉]戚姬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本诗属于乐府的《杂歌谣辞》。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句句明白易懂,但读后使人感到心情很是沉重。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她深感不满的是自己身为藩王的母亲,却在为别人做奴隶,被迫从早到晚不停地舂米,这样的生活好比在死亡的边沿上挣扎,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唯一能采用的呼救的方式了。可是,她唱出这首歌,不但没有能救她,反而给她和她的儿子带来了杀身之祸。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生前曾因嫌吕后的儿子孝惠太子为人仁弱,常想废掉他,而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但因吕后为人刚毅, 以四皓辅佐太子,终于保住了孝惠太子的地位。高祖驾崩后,惠帝继位,吕后当上了皇太后,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于是便下令将戚夫人关在永巷之中,让她穿破旧的衣裳,终日舂米为生。戚夫人身为贵妃,竟然落到这种地步,心中自然十分悲痛,但心中的怨愤向谁倾诉呢?没有一个人来关心她,于是不由将心中的积怨用歌谣的形式唱了出来。万万想不到此事传入吕后耳中,她听后大怒说:“你还想倚仗儿子的势力吗?”因此将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召来杀死,并令人砍掉夫人的手脚,挖去双眼,用药熏她的两耳使她成为聋子,命她喝药成为哑巴,并把她关入洞窟之中,名曰“人彘”。这使我们看到了宫庭之中的权势之争是多么残酷。身为统治者的吕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为了报复,竟然不择手段地随意加害戚夫人母子,虽然她本人已经大权在握,虽然她的儿子已经继承了皇位,但是她对处于穷途末路的戚夫人母子仍然不放心,她时刻在监视着她们母子的一举一动,尽管他们并没有反抗篡权之意,仅仅是对自己的处境发泄了一点点不满情绪,却受到了那么残无人道的酷刑,读之不仅令人毛骨悚然。 戚夫人歌西汉歌辞。戚夫人作。据《汉书·外戚传》:“高祖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髠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因争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与吕后结下了不解之仇。高祖死后,她成了宫庭内部斗争的牺牲品,被吕后囚禁在永巷,地位一落千丈,整日舂米,与外界隔绝。她在舂米时唱着自编的伴歌,倾诉着心中的悲苦、怨愤:“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她还怀着一线希望,期待着她的儿子知道自己的处境,把自己解救出去。但她的歌更加触怒了吕后,吕后杀了她的儿子,又惨无人道地斩去了她的四肢,剜掉她的双眼,熏聋她的两耳,并将她药哑,然后把她扔进厕所,叫她“人彘”。这首诗是三言、五言的杂言体,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语言明白如话,感情激愤、悲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