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脑电图描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脑电图描记

脑电图描记

脑电图是脑神经细胞生物电活动的记录,脑瘤组织本身一般不产生电活动,在有脑肿瘤时出现的异常脑电波,特别是慢波的发生可能有两种原因:
❶肿瘤直接影响周围脑组织的结果;
❷肿瘤间接引起脑皮质下邻近结构的功能障碍和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受到肿瘤的和机械性压迫、浸润和破坏,发生缺氧、水肿和软化,引起神经细胞的正常电活动受阻而出现局限性慢波,随着脑水肿的加剧与扩散,脑电图显示广泛性慢波。此外,肿瘤间接地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影响,对脑皮质-皮质下联系纤维的破坏及伴发的脑脊液循环障碍和内分泌障碍亦可引起广泛的两侧性阵发性慢波。脑肿瘤的脑电图有生理波的病理改变和异常波出现两种; 而左右对称部的波幅、频率、波形等的差异和异常波位相倒置可作为脑电图定位的指标。
最常见的生理波改变包括四种情况:
❶病侧α波频率的变慢,如果左右对称部的x波频率有每秒1次以上的差异,不管波幅如何,均认为频率较慢的一侧为异常,肿瘤多位于这一侧的大脑浅层。
❷病侧α波减弱,包括数目减少或波幅明显的降低,位于大脑浅层的生长快的浸润性肿瘤,如成胶质细胞瘤,或枕叶的肿瘤最容易引起这种改变。
❸每秒14~30次快波的减弱或消失,常见于浅层肿瘤的周围。
❹睡眠时出现的每秒14次纺锤波或顶部峰波在病侧的消失或减弱。这四种情况是肿瘤定侧诊断,它与肿瘤位置的深浅似乎有关,大脑表浅肿瘤直接侵犯大脑皮质时上述改变最明显; 位于脑干和小脑的肿瘤几乎不出现这种改变; 皮质下白质、丘脑或颅前、中窝肿瘤脑电图改变,常以不完全形式出现。此外α波、快波的减弱、增强,睡眠的减弱等变化也可以广泛地或交替地出现于两侧半球,一般均无定侧意义。异常波主要有慢波和棘波两类。脑瘤脑电图中慢波特别是δ波是最常见的异常波。它可出现在肿瘤附近脑组织,也可以通过联合纤维或电场的影响传播到远处皮质。病变附近的δ波较传播性δ波波幅为高,周期较长,波形更不规则。δ波常与θ波并存。
根据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出现各种慢波:
❶电静止见于大脑表浅的恶性胶质瘤,由于它对附近脑组织的浸润,破坏较严重,引起比较大范围的神经元无电活动,可能显示平坦波,即电静止。另外脑皮质与记录电极之间存在着有电阻抗的物体 (例如大脑突面脑膜瘤)时,或双极导联中的一对活动电极位于等电位线上时也出现平坦波。这种平坦波称为相对性电静止。实际上脑瘤患者的头皮电极很少描记到电静止现象。
❷多形δ波,波率为0.5~3/s,多为连续性,波形极不一致并常有变化,波幅为100~150μV,在小儿可达500μV。一般来说,肿瘤生长越快,破坏性越大,多形δ波的波幅越低,周期越长。因此显示平坦的、波形最不整齐的δ的部位是肿瘤最可能的位置。且多见于浸润性胶质瘤肿瘤细胞和神经细胞交错的部位。波幅高的多形δ波往往不表示肿瘤的真正位置,因它倾向于出现在靠近肿瘤的外侧。但当无平坦波或低幅δ波而只有高幅δ波时,应将出现最高波幅的δ波的部位解释为病变部位。另外浅表肿瘤在睡眠中其局限性δ波不但不消失,反有增强的倾向,同时显示纺锤波的局限性抑制; 皮质下肿瘤的δ波在睡眠时一般亦不消失,但纺锤波抑制变得不明显; 距离皮质表面3cm以上的深部肿瘤,在睡眠时纺锤波抑制现象和δ波均可消失,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肿瘤位置的深浅。
❸局限性θ波为4~7/s,多出现于界线清楚,生长较慢的肿瘤区。在胶质瘤,局限性θ波多伴有δ波并出现于边缘区,其波形不规则,频率较慢,这种θ波的出现被认为是将形成δ波病灶的一个过程。
❹单节律性慢波(单形慢波),是出现在距离肿瘤部位较远的两侧性阵发性慢波,主要见于中线或颅后窝肿瘤。其中单形性δ波是以爆发性形式出现的,有规律的短暂连续δ。波率为1~3/s,波幅可达200~300μV,波形整齐,即在较正常背景上呈纺锤波的正弦波形,有时波上重叠着α波或快波。好发部位为额部和枕部。额部单形δ波主要于成人,睁眼时数目减少,浅睡时增多。枕部单形δ波多见于小儿,规律性较差,频率较快,睁眼时有明显的抑制。枕部单形性δ波的出现必须是以枕叶皮质功能完整为前提,例如一侧性枕叶深部肿瘤破坏了病侧皮质同时影响到间脑、中脑网状结构时,单节律性δ波却仅出现于对侧枕部,易造成误诊。
❺4~7/s单节律性θ波主要出现在两侧额、颞部,有时节律不规整,成为不规则的阵发性θ波。此波通常见于尚未引起脑脊液通路阻塞的生长较慢的中线或颅后窝肿瘤。
❻约8~15%脑瘤患者显示棘波、锐或尖波或棘-慢波。患肿瘤的棘波周期长,一般呈尖波者较多。棘波出现的部位与肿瘤位置可以不一致,但与肿瘤性质有一定关系,在界线清楚的脑膜瘤,棘波多出现在肿瘤附近,而在浸润性胶质瘤,棘波往往出现在肿瘤的远隔部位。如棘波或尖波出现在多形δ波病灶上,就可能表示肿瘤的位置。
随着电子仪器的发展,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可把脑电图慢波密集区显示在头部等电位模式图上描绘成肿瘤的轮廓,对定位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使用针状电极在枕骨粗隆下记录小脑电图,对颅后窝肿瘤的诊断亦有一定价值。颅后窝肿瘤引起的小脑病理性电活动有两种:
❶正常时出现20~60/s快波的数目减少和波幅下降,此变化多数局限在肿瘤及其附近区;
❷在病侧出现的3~7/s,40~100μV的阵发性慢波,可能与小脑齿状核的损伤有关,临床上多见于小脑半球内肿瘤或较大的听神经瘤。当发现病人有脑电图局限性异常,特别是有局限性δ波时,首先要考虑器质性病变的存在。如果病人尚伴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现象时,则幕上肿瘤的可能性较大。在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脑电图显示广泛性异常,尤其是出现阵发性单节律δ波时,多为幕下或中线肿瘤。

☚ 头颅超声波探测   放射性核素脑扫描 ☛
000110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