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童银带銙辽代鎏金银带銙。1972年11月朝阳县二十家子乡前窗户村辽墓出土。环径6.9厘米、长6.2、宽6.1厘米。铊尾长13.9、宽6.1厘米。带銙、铊尾背面均有为固定在革带上用的圆柱形铆钉。带銙四边折缘,背作正方形,五方大小相同。正面以半浮雕戏童为主题,地衬缠枝花纹和卷云纹。底边凸起一“山”字形托盘。中部均有三个玩耍的童子。每组童子姿态各异,表示三个童子的五种游戏。铊尾圭形,四边折缘,正面雕八个戏童,地衬缠枝花纹及云纹,戏童分上下两排各三个,中部有两戏童,上排一戏童手抓风车,迎风奔跑,另两童子在观斗鸡。下排有两童子在打曲棍球,另一小童手拉一三轮玩具车。中部为一童子背一小幼童。带、銙共雕23个童子,均留童发,身着衣裤、肩披丝带,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现藏朝阳市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