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释赋
辞赋名篇。元代杨维桢作。见存于《丽则遗音》。此赋先言天道不公,以盗跖寿终而孔圣哭麟;公冶长无罪陷入缧,冉伯牛有德反生恶疾;以及何曾日食万钱,而孔伋三旬仅有九食;颜驷历三朝仅为郎官,金张两家却七世蒙恩;东方朔有才而饥馁,侏儒无用而厌足等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接着,赋文叙写作者自己归仁向义、立德修身的努力,却也没有得到较为公平的报偿:饥馑降丧,风挺庭木,青蝇伺物,射工含机,真是好修者见殃,身陷穷困,侘傺欷歔。于是,他为摆脱厄运而勉力远逝,竟诉于天帝。但命运终不可改变,一如冥贷他人财产、一度隆盛的周犨,又如怀鸠化为金钩、一度富有的张氏,也如邓通据有铸钱之铜山,最后仍不免饿死。可见,遭遇无常,人事不能胜天。最后,作者选择了“逆境顺受”、“俟天人之监明”的态度。赋末谇语则讥讽那些不识天道者“窟若囚拘”,表明自己要取淡泊自处,不把芥蒂细故放在心上的态度,表现了恬退自适的人生选择。赋文文词高雅,叙写简古,开合自然而又深情染翰。《四库全书总目》评杨赋“才力富健”,有“回飙霆激之气”而又“神彩迥异”。评语与此赋相合。用典生僻而不易理解。虽出于应试之驰骋才学,但毕竟有艰涩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