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陕甘宁边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由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发展而来,并为中共中央所在地。1937年5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将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9月正式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共辖延安、邻县(今富县)、甘泉、延川、延长、安定(今子长)、安塞、保安(今志丹)、靖边、神木、绥德、清涧、吴堡、米脂、葭县(今佳县)等20余县,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首府延安。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一直在边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边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边区军民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开展武装斗争,战胜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打退日本侵略军的数次进攻,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仍在边区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胡宗南军队的重点进攻,1950年1月被撤销。 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前身为陕甘宁苏区。1937年9月6日正式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辖延安等26个县,面积12.9万km2,人口200万。1949年6月边区政府迁至西安。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边区政府撤销。 陕甘宁边区原为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陕北,使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区域。1936年红军西征甘肃、宁夏,扩大为陕甘宁根据地。1937年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辖20余县。 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初期, 由陕甘宁苏区(亦称陕甘宁特区)改称。辖陕、甘、宁3省中的26个县,首府延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其他人民抗日军队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典范。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仍坚持在边区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195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陕甘革命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辖延安、延川、安塞、定边、淳化、绥德、米脂等20余县。首府延安,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国抗战的中心。边区建立了 “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武装斗争,战胜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击退了日本侵略军的无数次进攻,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 汪伪政权 皖南事变 ☛ 陕甘宁边区全国创建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东进抗日的出发点。1935年~1948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所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本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