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待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待诏dài zhào手艺工人。如理发匠、裱褙匠等。 待诏 待诏宋时对手艺人的尊称。意思是说他手艺高超,随时都等待皇帝诏命去工作。 ☚ 亮槅 戗戗地 ☛ 待诏 待诏见“画院”。 ☚ 画院 五岳 ☛ 文徵明1470—1559名璧,字徵明,以字行,复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停云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书画家、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诗文书画俱工,而画尤著名,为吴门派重要代表。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待诏唐玄宗时,在翰林院供职的各种艺能之士称为待诏,意即随时听候皇帝的召见传唤。后玄宗以擅长文学的亲信官员入居翰林,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也称翰林待诏。翰林学士制度建立以后,各种文学艺能人士待诏于翰林院者仍为数众多,待诏之名也长期不废。 待诏剃头匠。俗语:“死人头上学待诏。” (比喻耗费别人的财物胡闹)《张三卖马》(贤孝):“待诏铺子里去剃上个头。” 待诏dai4zao4(名)理发师的旧称:帽根是清朝入关才兴起的制度……那时节,剃头匠都带有圣旨在担子上,违旨者斩!所以剃头匠才叫~。(大三350) 待诏tai213tsau213dai213zao213理发师的旧称。清乾隆三十年《同官县志》卷四《风士志·方言》: “剃头曰待诏。”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九章: “……帽根儿是清朝入关才兴起的制度,好多人就因为不肯剃头发、梳帽根儿,遭斫了脑壳。那时节,剃头匠都带有圣旨在担子上。违旨者斩! 所以剃头匠才叫待诏。”待诏的意思是等待诏命,汉代为官名。吴济生《新都见闻录》六《市容片断· (六) 条帮与市声》: “重庆的理发师,也叫 ‘待诏’,通称为 ‘剃头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待诏dài zhào原指随时等候诏令,这里指在宫廷任职。诏,皇帝的诏书:始知上帝垂旌,花宫~,生侪兰蕙,死辖芙蓉。(七八·1961) 宫人 宫人宫内小臣:内竖 另见:皇宫 后宫 朝廷 侍奉 帝王 后妃 ☚ 宫人 宦官 ☛ 待诏 待诏官名。汉代有待诏,非常官。《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应劭曰: “诸以材技征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诏。” 自汉以后历代或置或废,其职大凡是文墨翰林之士。明清两代均为翰林院属官。《明史·职官志》: “翰林院……待诏6人,从九品,不常设。” ☚ 待制 代人令史 ☛ 待诏 待诏初为官名。唐代又特指待命供奉内廷之人。唐制,对文学之士,及医卜技术之流,凡有专长者,皆召集内廷,分别设院给以粮米,使待诏命。故有画待诏、医待诏等称谓。至宋元,又演为对有手艺人之尊称。《水浒传》第四回:“智深走到铁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智深便问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 ☚ 栉工 老手 ☛ 待诏dài zhào官名。汉朝征士,都待诏公车,其中特别优秀的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应对,或奉诏而行某事。凡待诏,皆有一技之长。唐朝设翰林院,凡文词经学之士、卜医技术之院,皆有待诏,故有画待诏、医待诏等。唐玄宗时有翰林待诏,负责表疏批答应和文词之事。宋代有各种待诏。后来,翰林待诏改称翰林供奉,又称为学士。辽及明清两朝翰林院属官有待诏,掌管校对章疏文史,秩从九品,为低级的事务官员。见《汉书·韩王信传》、《后汉书·邓寇列传》、《旧唐书·职官二·翰林院》、《宋史·职官二·翰林学士院》、《明史·职官二·翰林院》、《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文献通考·职官八·学士院》、《清通典·职官一》。 待诏❶等待朝廷的诏命。 待诏官名。汉代征士都待诏于公车司马门,特别优异的待诏于金马门,各顾问。唐置翰林院,凡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医卜伎术之流,均待诏于此。有翰林待诏,掌关于文词之事,后改为翰林供奉。又有画待诏、医待诏等,均为内廷供奉人员,宋时犹如此。宋元时尊称手艺工人为待诏,其源在此。明翰林院的属官有待诏六人,掌校对章疏文史,秩从九品,为低级事务官。清沿设,员额满、汉各二人,秩从九品,其办事之处称为待诏厅。 待诏〈名〉旧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理发师、接生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