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曼诺夫论辛弃疾
苏联学者巴斯曼诺夫选译的《稼轩长短句》,比较全面地把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介绍给了苏联读者。
论者概述了北宋屈辱议和、为金所灭、南宋苟且求存、偏安江南的历史背景。也考察了辛弃疾的战斗生涯和文学创作。他说:诗人的童年是在金兵占领的国土上度过的,目睹人民遭受异族侵略的苦难。辛弃疾受过很好的教育,完全可以象他的许多同龄人那样,在金王朝保持官宦人家的小康生活。然而,他选择了抗金的艰难道路。论者对辛弃疾的战斗生涯,坎坷遭际和悲剧结局,寄予深切的同情。
论者说,辛弃疾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无畏的战士、不知疲倦的主战派。论者指出,辛弃疾个性的成因,在于强大的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使辛弃疾总能正确地评价人民大众,他把人民大众视为国家之根本。
论者说,辛弃疾的词作主要是爱国主义的。他缅怀赞美中国古代的英雄统帅,对上层投降派则予以愤怒谴责。当然,这些作品也流露着理想不能实现、衷肠不得告语的悲凉,流露着壮美和崇高的情调。辛弃疾另外一些词作写农村的田园生活和自然景物,巧妙地运用牲畜、鸟类和植物的形象。这些动植物意象体现着词人的内在感情。
论者还把他和陶渊明联系起来,并用辛弃疾评价陶诗的话来评价辛词(“有深意存焉”)他认为这些词表现出了词人的高尚情怀、远大抱负和人道精神。
论者说,辛词有豪放的风格,他轻视繁琐的细节描写,把谚语、隽语、讥讽、议论运用到词中,这使词的句型摆脱了拘谨的模式。
总之,论者是从时代背景、传统文化、生平遭际、大胆创新等方面来评价辛词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