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居则有礼,动则有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居则有礼,动则有威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①之不止,鼓②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③,虽绝成陈④,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治兵第三》) 【注释】 ①金:用鸣金来指挥士卒停止打仗。②鼓:用击鼓来指挥士卒前进。③应麾(huī):听从旗帜的指挥。④成陈:陈,通“阵”;保持各自的阵形。 【译文】 魏武侯问道:“军队靠什么来打胜仗?”吴起回答说:“如能治理好军队就能打胜仗。”又问道:“不在于士卒众多吗?”吴起回答说:“如果法令不严明,赏罚不守信,鸣金不后退,擂鼓不冲锋,即使有百万士卒,又有何用呢?所谓治理军队,就是平时恪守礼法,战时威猛无比,进军则锐不可当,后退时敌人无法追赶,进退皆有节制,左右移动听从旗帜指挥,即使军队被割断但仍能保持阵形,被冲散仍能恢复行列。与军队共安危,军队则团结一致不离散,勇敢善战而不疲惫。把军队投到所需要的地方,天下就无人能挡,这就叫父子兵。” 【评说】 一支真正的军队必定是纪律严明、赏罚有信、作战勇敢的威武之师和仁义之师。在吴子看来,战斗力培养和取胜的关键不在于“众”,而在于“治”。正是这种内修武德、外治军法的精兵思想成为吴子驰骋疆场、百战百胜的灵丹妙药,也因此为后人所推崇和借鉴。 居则有礼,动则有威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①之不止,鼓②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③,虽绝成陈④,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治兵第三》) 【注释】 ①金:用鸣金来指挥士卒停止打仗。②鼓:用击鼓来指挥士卒前进。③应麾(huī):听从旗帜的指挥。④成陈:陈,通“阵”;保持各自的阵形。 【译文】 魏武侯问道:“军队靠什么来打胜仗?”吴起回答说:“如能治理好军队就能打胜仗。”又问道:“不在于士卒众多吗?”吴起回答说:“如果法令不严明,赏罚不守信,鸣金不后退,擂鼓不冲锋,即使有百万士卒,又有何用呢?所谓治理军队,就是平时恪守礼法,战时威猛无比,进军则锐不可当,后退时敌人无法追赶,进退皆有节制,左右移动听从旗帜指挥,即使军队被割断但仍能保持阵形,被冲散仍能恢复行列。与军队共安危,军队则团结一致不离散,勇敢善战而不疲惫。把军队投到所需要的地方,天下就无人能挡,这就叫父子兵。” 【评说】 一支真正的军队必定是纪律严明、赏罚有信、作战勇敢的威武之师和仁义之师。在吴子看来,战斗力培养和取胜的关键不在于“众”,而在于“治”。正是这种内修武德、外治军法的精兵思想成为吴子驰骋疆场、百战百胜的灵丹妙药,也因此为后人所推崇和借鉴。 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语出《吴子兵法·治兵第三》。意谓军队住下来有制度,动起来才有威力。说明军队加强纪律性,严格要求的重要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