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石城山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 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𪲴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河东集》)


 这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如同柳宗元笔下其它的那些不高之山、不深之水一样,“小石城山”今在湖南零陵何处,已不可详考。但作者确善于将笔下的无名景物赋以强烈的个性色彩,文字朴实严峻,在有唐以来散文家中独树一帜。
 文章前后两段,先状物,后抒情,分别写了一座奇山和一番怪思。写奇山,如同样是由西山向北,两条道路尽头,一处“寻之无所得”,而另一处却“有积石横当其垠”,两地相去不远而景致却差异悬殊,甚奇。瞬时,小石城山若飞来之峰立于目前,也奇。又山非名山,却有堡、有洞、有不着泥土而生之竹树,更奇。既然人迹罕至却一如人工所布置,则简直不可思议。进而作者阐发一连串怪思。作者不为石山之奇而感叹造物者神功,却自问,这样的奇景为何偏偏搁此荒蛮之地而不去人烟幅凑的中原展示自己应有的价值?问得怪。又自答,或许是老天爷为安慰遭贬至此的贤人安排的,或许是当地水土不出人才而多出奇峰的缘故。答得也怪。一前一后,一述一议,贯以 “奇怪”二字。
 其实言怪不怪,以作者当时所处地位心境,小石城山佳胜奇景的埋没,一如自己的经邦济世之才遭贬斥一样,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借此喻世道之怪,是讽刺也。

《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𪲴之形, 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小石城山: 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境,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②西山: 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潇水边。径: 一直。黄茅岭: 在今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yin): 边。③睥睨(bini):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梁欐(li): 屋梁。堡坞: 土筑的小城堡。④箭: 一种竹名,可作箭杆。泛指竹子。疏数: 疏、密。偃仰: 俯仰,高低。⑤中州: 中原地区,指黄河中下游文化发达地区。夷狄: 古时候称东方少数民族为 “夷”,称北方少数民族为 “狄”。这里泛指边远地区。⑥其气之灵: 指天地的灵秀之气。古人认为它赋于人,就会造就伟大杰出的人物。楚之南: 战国时楚国的南部即今之湖南一带。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翻越黄茅岭下山,有两条路: 一条向西去,沿路搜寻风景,没有发现什么景色; 另一条偏北向东去,不到四十丈远,山路中断了,被河水分开了,有一堆积石形成的小山横挡在边上。上面的石头像城墙上的矮墙和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又突出了一座像土筑的小城堡,那里有一个像门一样的石洞。朝里看很黑,投一块石头进去,咚咚地发出水响声,那水响声激扬清脆,许久才停止。绕着它可以登上山,在顶上可以眺望很远,上面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出美好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的奇特和坚实,它们长得有疏有密,高低适中,就像是有智慧的人安排布置在那里似的。

唉! 我怀疑创造万物的神灵是有还是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我更加相信确实是有的。可是又奇怪,它不在中原地区安置这种美景,却要安排在边远地区,它经历了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呈献美好姿态的机会,这实在是花费了劳动却没有用处。神灵或许是不应该这样做的,那么神灵果真是没有的吧? 有人说: “这样做是用它来安慰那些贤才却被辱没在这里的人的。” 也有人说: “这里天地的灵秀之气不造就伟大的人物,却偏偏创造出这种美好的景物,所以楚国的南部很少有贤人,却有很多奇异的石头。” 对这两种说法,我不相信。

【鉴赏】 文章以简练、准确的笔墨记叙了小石城山优美奇特的景致,并且感叹这样奇妙的山水却不在繁荣兴盛的中原地区,偏偏被弃置在偏远的蛮荒之地,由此引出作者对造物主有无的一番感想,表现出对天命的怀疑。

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生动逼真地描绘。并借景抒情,含蓄地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贬职永州的愤懑心情,以吐胸中之气。

字数:1249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84-385页.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

唐柳宗元撰。这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文章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方位和奇异的自然形貌,在作者富于想象力的文笔下,那些犹如城上矮墙、屋梁和碉堡的石头成了一座神奇的小石城。山上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秀美的树木和竹子,它们参差错落,疏密俯伏,高低有致,使他感到一切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于是自然引出第二段的议论,作者是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显然不相信天神存在,他在本文中关于造物有无的议论不过借此抒发他对小石城山奇异景象的惊叹赞美,并借写它的不在中州,千百年不能为人所识,来吐露自己久被朝廷所弃的愤懑。文末明确表示对两个“或曰”的不相信,则表明他不肯乐天安命,自我陶醉,决心与统治者委婉抗争的态度。正如明人茅坤所云:“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唐大家柳柳州文钞》)“永州八记”的其它几篇,都是描写山水景物的奇丽与游赏情致,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虽多有寓托,也是含蓄不露,不动声色。而本篇则引出一段议论文字,这是有意对这组游记作点题和总结。文章的议论,处处不离小石城山之景,饱含感情,反复抑扬,无平铺直叙之弊,而有奇崛诙谐、变化不测之妙,结尾更有不尽之意。全篇哲理思辩色彩浓厚,感情倾向强烈,短小而有气势,在“八记”中颇具特色。

☚ 石渠记   游黄溪记 ☛
000067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