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田显热交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田显热交换nongtian xianre jiaohuansensible heat exchangein the fields

农田活动层和大气之间通过对流(包括乱流)作用交换热量的过程。不论暴露在辐射中的物体,还是由其他方式给它们提供能量的物体,都要通过对流过程交换其中一部分能量。例如, 当大气比农田活动层温度低时,热量向大气输送, 反之,则热量向活动层输送。这种交换称为显热交换, 又称感热交换。在农田边界层中, 显热交换既包括分子热传导(片流边界层),又包括乱流热交换(乱流边界层)。空气分子热扩散能力差(其热扩散率为10~20毫米2/秒),因而传导热量很少。裸地中午显热通量密度可达400瓦/米2,在片流边界层中,需要温度梯度达到16×103℃/米, 才能获得这么大的显热通量。实际上,这种温度梯度, 只可能出现在非常薄的气层中。例如,在5毫米厚的气层中, 要达到上述温度梯度,其温度差在8℃左右。在农田边界层中,涡动扩散率比分子扩散率可大10万倍。可见,在农田显热交换中, 占绝对优势的是乱流热交换。因此农田显热交换可视为农田乱流热交换。

气温脉动T、垂直速度ω和相应瞬时显热通量P的关系
(根据不稳定和稳定条件下草地之上23米处高灵敏度仪器测定的结果)


显热通量P决定于乱流交换系数Kh和温度梯度。热交换的方向, 由温度梯度决定。昼间温度梯度为负(温度随高度递减), P为正(从地面指向大气): 夜间温度梯度为正(逆温), P为负(从大气指向地面)。这里以图所示来说明以涡旋进行显热垂直交换的情况。这个图表明120秒钟内气温脉动T、垂直风速ω和相应的瞬时显热通量的变化。这个资料是白昼大气不稳定时的垂直风速迹线(见农田小气候要素分布)。气温的同步记录显示出和垂直风速相同的型式。而且温度脉动的位相,和垂直风速脉动的位相接近。于是,其相关的平均值,在不稳定条件下,上升气流(正ω值)和温度T的增加同步,而下沉气流(负ω值)和温度T的降低同步。在稳定条件下, 许多类似的观测表明,垂直气流ω和气温T的迹线,同风脉动的偏差角一样,变化都比较平稳。ω和T的脉动互为反位相。在上述不稳定情况下,上升和下沉气流的结果,在测量高度上的净热通量是向下的。在中性条件下,ω迹线只是由微小的强迫对流脉动所构成,但实际上T迹线显示出随时间没有变化。这是因为涡旋通过测量高度上、下移动,它们在上升和下降时,调整其温度,使其经常和环境温度保持相同数值。因此, 净热通量为零。近地面每日温度波动, 主要是通过垂直乱流热交换传至大气中的。这种温度波动的向上移动,同土壤中的相似。当温波离地较大距离时,出现时间滞后和振幅减小。然而在空气和土壤中,温波移行距离和速率有相当大的差异。在土壤中受土壤热扩散率(米2/秒)控制, 而在大气中则受涡动扩散率Kh影响,后者的作用对空气中温波更直接有效些。这说明为什么气温波动到达100米高度时,才能显出时间滞后和一点振幅减小。
晴昼气温廓线(见农田小气候要素分布)的日变化是: 日出前接近地面最低温度出现的时候, 大气最低层为逆温。这是由于地面穿过大气“窗”放射长波辐射,使地面冷却而产生辐射逆温。地面低温促使大气低层向下输送显热通量,因此低层大气也随之冷却。如果风平静下来,这种显热损耗可以同辐射通量损耗叠加起来,甚至为辐射通量损耗所取代。日出后, 由于太阳辐射加热, 向上显热通量使最低层空气增暖,并逐渐发展。对流性增暖使邻近地面产生不稳定层,其厚度随时间增长。到中午时增暖使温度递减廓线伸展到整个边界层。在黄昏时地面冷却,重新建立一个地面辐射逆温层,空气仍保持微弱不稳定,随后逆温加强。稳定层增厚,直到日出后,逆温破坏,近地层气温升高, 又重新开始进入新的日温波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