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藩制度明制:皇位由立为太子的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例封为王,年长建藩就国,称为藩王或亲王。亲王世世袭封,王位由亲王的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封为郡王。郡王亦世世袭封,王位由郡王的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授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授奉国将军(从三品),玄孙授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授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孙授奉国中尉(从六品)。亲王之女,封为郡主,孙女封为县主,曾孙女封为郡君,玄孙女封为县君,五世孙女封为乡君。亲王、郡王的女婿称仪宾。仪宾品级自从二品至六品有差。皇帝依据他们的封号和品级,每年给予俸禄。洪武九年(1376)规定:亲王五万石,郡王六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此外,还有缎绢茶盐等供给,依品级有差。其他郡主县主等, 岁禄亦有八百、六百、四百、三百、二百石之差。其后因皇子皇孙繁衍很盛,到嘉靖、隆庆年间皇室宗支造入玉牒(皇室谱牒)的就有四万五千多人。岁俸虽不断减少,但仍为明朝之沉重负担。史称“天下王府之禄,反多于岁供京师之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