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资shí jì gōng zīре та)名义工资←→实际工资míng yì gōng zī ← → shí jì gōng zī名义工资:工人付出劳动力时得到的以货币表现出来的工资。 实际工资:以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上能开销多少服务费、购买多少生活消费品为标准来衡量的工资。 【例】 名义工资是用货币表现的工资额,实际工资是指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名义工资不降低或者略有提高,实际工资仍然可以由于通货贬值、物价上涨、税收负担加重等而不断降低。(于光远 苏星主编: 《政治经济学》)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数额能实际交换到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是反映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物价高涨、通货膨胀、捐税加重等情况,同样数量的货币工资所能换取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经常愈来愈少,货币工资的增加不一定表明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童工和女工的广泛使用、工作日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提高等等,使劳动力价格低于它的价值,也引起实际工资的下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劳动者实际工资的提高。建国初期,在物价常有波动的情况下,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基础,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分”制度。1965年调整粮煤零售价格时,建立了相应的粮煤补贴。1979年和1985年调整付食品价格时,发给职工和家属付食品价格补贴。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对称。工资的货币额能实际交换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是在消除了消费品价格上涨、房租、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职工实际获得的工资,是反映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实际工资Real Wages对工资所具有的实际购买能力的估价。1870年~1950年,普通从业人员每小时实际工资增加346%以上,平均每年增长约1.9%。增长率受到劳务需求、价格水平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决定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是劳工的生产技能、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技术变革等因素。1961年~1981年,周工资上涨370.3%。这样高的增长率反映了当时的通货膨胀,但实际增长率仍高于1870年~1950年。1981年~1985年期间,由于生产力增长的减慢和经济状况的普遍衰退,实际工资没有任何增长。由于周工作时的缩短,在衡量个人经济状况时,仅仅考虑总的国民实际工资增长率会导致错误的结论。1870年周工作时64.0小时,1987年平均周工作时减少到38.8小时。周工作时的减少意味着每小时实际工资的提高,会使人过高估计每周实际工资的增长。失业似乎应该使实际工资大幅度下降,然而实际上会使其上升。强调总的国民实际工资也掩盖不同地区之间的实际工资水平的差别。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shiji gongzi参见“资本主义工资”。 ☚ 名义工资 计时工资 ☛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对称。指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或服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际工资有下降趋势。 实际工资Real Wage以固定价格表现的工资,即消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工资。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工资Real Wages“名义工资”的对称。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换得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衡量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一种标志。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工资水平决定于消费品价格、房租和捐税等因素。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额实际交换到的个人消费品或服务的数量。参见“工资”。 实际工资职工的货币工资所能够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是与“名义工资”相对应的一种工资。体现了职工的实际生活水平。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物价的高低是决定职工实际工资升降的重要因素。如果物价的上涨幅度大于职工的名义工资的增长幅度,就会引起职工实际工资的下降。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对称。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它体现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引起实际工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 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赋税加重;大批女工、童工加入工人队伍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血汗工资制的实施。一方面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需要更多的或高档生活资料补偿过度消耗的劳动; 另一方面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生活资料的品种和数量纳入了劳动力再生产必需品的范围,但名义工资没有及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者名义工资增加了,但其增加幅度低于生活费用上涨的幅度。这一切必然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际工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体现。但在经济发生挫折或有其他原因时,也会出现实际工资暂时下降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与社会主义制度无关。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Real Wages指工资的货币额能够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理发等)的数量。与“名义工资”相对而言,它是反映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际工资说明了名义(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在消费品(含服务)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货币)工资水平同步增减。在货币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品价格提高,实际工资就会减少;消费品价格下降,实际工资就会增加,如果名义(货币)工资与消费品价格均有升降,则两者之间升降幅度的差别决定实际工资是否升降。 实际工资和名义(货币)工资因消费品价格之间的依赖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或 
☚ 名义工资 附加工资 ☛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对称。指职工用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它是反映职工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的变化是一致的,名义工资提高了,职工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增加了,因而实际工资也随着提高; 反之,名义工资下降了,实际工资也会随着下降。但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化又常常是不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实际工资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货币工资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如通货膨胀、税率以及工作日和劳动强度的变动。 ☚ 工资 货币工资 ☛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额实际交换到的个人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它反映了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实际工资直接受价格因素变动的影响。在货币工资额一定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与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成反比。一般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 名义工资 计时工资 ☛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Real Wages名义工资的对称。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它体现了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影响实际工资的因素主要是物价水平,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工资水平取决于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及房租、税收等因素。当名义工资变化时,由于其变化同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不同,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既可能提高也可能下降。在名义工资增长的幅度大于物价水平的增长幅度时,实际工资提高; 在名义工资增长的幅度小于物价水平的增长幅度时,实际工资降低; 在名义工资增长的幅度与物价水平增长的幅度相同时,实际工资不变。 〖参〗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指数 ☚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指数 ☛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对称。劳动者以货币工资的收入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它能正确反映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衡量实际工资水平的是否提高,取决于名义工资提高幅度和生活资料价格提高幅度的对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将逐步得到提高。 ☚ 定级 实物工资 ☛ 实际工资 ☚ 货币工资 集体协议 ☛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real wage用购买力来衡量的工资水平。计算实际工资可用某种价格标准除名义工资,用以说明名义工资的购买力。例如一位工人一天的名义工资是100元,而1袋米的价格为50元,那么,可以说这位工人一天的实际工资相当于2袋米。计算实际工资可以排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纵向比较不同年份的工资水平。只有当名义工资的增长超过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工资才会增加,计算实际工资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名义工资除以消费物价指数,然后乘以100。 ☚ 名义工资 货币工资 ☛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对称。工资的货币额能够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劳务量。它是反映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取决于消费品价格、职工消费构成变化、房租、捐税等因素。我国曾长期采取稳定物价的办法保证职工的实际工资的基本水平。1978年后,由于调整物价,引起消费品价格上涨。对此,国家采取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调整工资区类别、实行副食品补贴等办法。 ☚ 职务工资制 平均实际工资 ☛ 实际工资real wages
实际工资real w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