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增长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增长极Growth Pole一群或一组工业以另一个或一个以上更具有推动力的工业为中心,相互挂钩。这种具有推动力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和动力。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佩罗 (Perroux) 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基本思想是: 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起初,佩罗提出增长极概念是针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能够保证经济活动趋于均衡的思想而言的。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他吸收了现代数学的思想,把抽象的经济结构关系定义为经济空间,他认为: 经济空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存在于极化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富于创新的大规模经济单位处于支配地位,而其他经济单位则处于受支配地位。佩罗认为,支配性经济单位具有推动效应,它对经济体系总产出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 一是直接贡献,即其产品在总产出中的份额;二是间接贡献,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其在环境中增加的追加产品,即其外部经济能力。佩罗还引进了推动型单位的概念,在他看来,推动型单位不仅仅是一个一般性的支配单位,而且是一个具有强大推进效应的单位,即推动型厂商一般不仅规模大,创新能力高,而且产生外部经济的能力强,并隶属于快速增长部门: 推动型产业,它不仅规模较大,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前后向联系,因而产生外部经济的能力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动型单元是不断更替的。由于创新、支配和推动活动的产生,经济增长可以看做是一系列不平等机制组成的过程。经济增长的极化过程是存在的,由于推动型单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因此佩罗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增长极,其理论被称为增长极理论。1966年,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把佩罗的增长极理论扩展到内容更为广泛的区域范畴,认为极化过程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这样增长极既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地域性的,基本上成为人们经济分析的一般规范。 增长极Growth Poles亦称“增长点”。关于地区发展的一种理论。一些欧美学者对发展极的补充和发展,认为厂商或行业之间的亲和力将产生外部效益,使厂商和行业在地理上聚集发展,从而出现增长极并扩大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是增长极作用的主要结果。增长极和发展极的区别: 增长极 增长极growth pole指一组处于中心地位的产业、并与其它推进型产业相联系,从而构成经济动态增长的核心。增长极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 (F·Peroux) 在《略论增长极概念》 (1955) 一文中提出来的。佩鲁以抽象的经济空间为出发点,并强调作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的作用。他认为,这种空间由若干中心 (极或焦点) 所组成,各种离心力或向心力都分别指向或发自这些中心。因此,在存在受力场空间的情况下,拥有支配效应并能产生推进作用的产业或经济单元就构成了经济动态增长中的增长极。 ☚ 增长的极限 发展极 ☛ 增长极 增长极growth poles“发展极”理论自佩鲁提出后,一些英美学者作了补充和发展,提出“增长极”(growth poles)或“增长点”(growth points)的概念。他们认为,厂商或行业之间的亲和力将产生外部效益,它使厂商和行业在地理上聚集发展,从而出现增长点。增长点的出现有利于厂商和行业之间在工业化中形成网络关系,进而扩大外部经济效益。因此,外部经济效益的产生是形成增长点的重要原因,又是增长点作用的主要结果。增长点与发展极两个概念虽很接近,但也存在着区别,第一,后者偏重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的作用,前者偏重于外部经济效益的作用;第二,后者侧重发展极的形成对所在地区和其他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而前者则强调作为增长点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参见“发展极”。 ☚ 发展极 单一经济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