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对流假说
一种描述地幔内部物质运动形式的理论。1928年,苏格兰地质学家霍姆斯(Holmes,Arthur1890—1965)提出固体地幔可以发生热对流的设想。通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这一设想被充实了。目前,地幔对流指的是地幔物质由于热量的增加,密度减小,形成热流上升,达到地壳下部再向不同方向分别流动,温度随之降低,随着温度的下降,又转向地球内部运动的过程。地幔对流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时间尺度可达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地幔对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沿延伸很长的裂隙升降对流,有体积巨大的等轴状地幔底辟,也有规模较小的喷流。对于地幔对流的原因,美国地质学家格里格斯(Griggs,D.)认为是由于岩石的传导性不良,放射热在地球中聚集,使得地幔下层膨胀、变轻而形成的。地幔对流的结果是地幔温度的下降,以至逐渐冷却,此时,对流将停止,地质活动也随之停止,一直到新的对流开始。地幔对流被认为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