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稷下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稷下学派

稷下学派

战国中期以齐稷下学宫为中心地所形成的思想学术团体。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咨询中心,设置在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附近地区,故名。兴起于齐桓公时,至齐威王、齐宣王时,汇集道、法、儒、名、兵、阴阳等百家之学,臻于极盛。嗣后几经枯荣盛衰,于齐王建时败落沉没,历时约一百三四十年之久。据《史记·田齐世家》记载,齐宣王扩置学宫,招致天下贤士近千人。这些文人学士被称为“先生”,他们虽然获得显爵和优厚的待遇,但并不担任具体官职,而是专门议论政事得失,即所谓“不治而议”。其中有七十六人被尊为“上大夫”,著名的有邹衍、淳于髠、田骈、慎到、接子、季真、环渊、彭蒙、宋钘、尹文、田巴、兒说、鲁仲连、邹奭和荀子等。荀子曾“三为祭酒”,任学宫主持人。在“百家争鸣”的影响下,稷下不主一家,他们自由讲学、辩论,对各派思想兼收并蓄,因而能网罗到许多的知名人物,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学派,其中黄老居主导地位。由于“不治而议论”,稷下成了诸子百家争鸣和思想交流的中心,促进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和繁荣。议政的盛行,也对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稷下学派在战国时已极负盛名,当时相继出现的学术著作有《宋子》、《田子》、《蜎子》、《捷子》等(均佚失)。另外,《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编成,都有稷下之士参加。

☚ 管商学派   经学派 ☛

稷下学派

战国时期汇集在齐都临淄稷下学宫的诸学派。齐自西周以来一直是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齐威王时有许多学者汇集稷门讲学论道,以后历百年而不衰,齐宣王时尤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述道: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 自如邹衍、 淳于髠、 田骈、接予、慎到、 环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齐宣王礼贤下士,在稷下汇集的许多知名人士虽受到优厚的待遇,但不任具体官职,只是“不治而议论”,互相争鸣。稷下学者中有事迹可考者,主要有淳于髠、慎到、邹衍、宋钘、尹文、接予、田骈、环渊、荀况、孟轲。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风气影响下,稷下不主一家,对各派学说采取兼容并蓄态度,使许多知名人士云集齐都稷门,形成了稷下学派。由于齐国统治者不主一派,稷下成为百家争鸣、交流学术思想文化的中心,促进了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发展和繁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