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稷下名辩思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稷下名辩思潮

稷下名辩思潮

指稷下学宫中关于名实辩正的思想学说。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之大变革,使传统固有之“名”,与新兴现实之“实”严重脱节,“名实之相怨”,“绝而无交”(《管子·宙合》)。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要求端正名分;墨子提出“取实予名”,要求立足于现实;老子则主张“无名”。因名实之争,紧紧联结于现实的斗争,故延至人才荟萃的稷下学宫,名实之论辩尤为激烈。儒学大师孟轲自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他和宋辩,和淳于髡辩,和告子辩,和许行之徒辩,他要“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同上)。具有道家倾向的告子亦“言谈甚辩”,他既与儒相非,亦与墨不合,以其“生之谓性”的理论而独树一帜。名家代表人物更以逞辩为能事,善辩之兒说持“白马非马”之论服齐稷下辩者;辩士田巴“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史记·鲁仲连传》),然而兒说不能逃脱过关之赋(参见“兒说”条),田巴则败于十二岁的鲁仲连之手。集名家思想学说之大成的公孙龙,亦绌于稷下学者邹衍之“至道”(《史记·平原君列传》)。尹文之名辩理论,更进一步推及于政治,他与齐闵王论“士”的谈话,鲜明地表现了名实相辨的色彩。稷下名辩思潮的兴起,对先秦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稷下学   稷下黄老学派 ☛
000008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