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哥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哥舒Gēshū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代北复姓”。郑樵注云: “突骑施,本号西突厥,首领有哥舒部,因氏焉。” 《姓氏考略》 据 《旧唐书》亦注: “突骑施有哥舒部。番人多以部落称姓,因以为氏。” 突骑施,唐武则天时渐强,分为二支: 在碎叶川 (今吉尔吉斯楚河流域) 设牙帐者称 “大牙”;在伊丽水 (今伊犁河流域) 设牙帐者称 “小牙”。代宗大历年,归属突厥葛逻禄部。
唐代有哥舒·翰,官左仆射平章事,又为平西郡王。

哥舒

西突厥的一大部落,又作“姑苏”。原游牧于中部天山,后西迁至碎叶川(今中亚楚河流域)和怛逻斯川(今中亚的塔拉斯草原)。西迁的哥舒又分左、右两大部落。阿史那弥射、阿史那贺鲁降唐时,曾有些哥舒部落人迁居庭州(今吉木萨尔)和内地。显庆二年(657),唐朝平定西突厥后,上述二川的哥舒部落归濛池都护府管辖;东部天山的哥舒部落则划归昆陵都护府管辖。两都护府归安西大都护管辖。

哥舒

亦作“姑苏”、“孤舒”。古部落名。唐永徽间(七世纪中)沙钵罗可汗贺鲁建牙于双河及干泉,统摄咄陆、弩失毕十姓。弩失毕又分为五部, 内有哥舒二部,游牧于怛罗斯河流域和碎叶河流域,分别以俟斤辖之, 有哥舒阙俟斤和哥舒处半俟斤。

哥舒

哥舒

西突厥右厢五弩失毕部落名。号为强部,析为两部,其首领分号哥舒·阙俟斤和哥舒·处半俟斤,游牧于怛逻斯河流域和碎叶河流域。显庆四年(659)唐将阿史那弥射击杀西突厥真珠叶护以后,在其地设羁縻州府。

☚ 阿悉结   拔塞干 ☛
哥舒

哥舒

又译作“姑苏”,西突厥的一大部落。原先游牧于中部天山(今新疆乌苏县南山),后来大部分西迁至碎叶川(今中亚的楚河流域)和怛逻斯川(今中亚的塔拉斯草原)。西迁的哥舒又分左、右两大部落,各以其首领的称号命名,叫哥舒处半俟斤部、哥舒阙俟斤部。阿史那弥射、阿史那贺鲁归降唐朝时,曾有一些哥舒部落人迁居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和内地。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国,在碎叶川和怛逻斯川的哥舒二部落划归濛池都护府管辖,由继往绝可汗统领;在东部天山的哥舒部落则划归昆陵都护府管辖,由兴昔亡可汗统领。两都护府归安西大都护管辖。唐朝名将哥舒翰及其父亲哥舒道元,即是哥舒部落出身。

☚ 处蜜   胡禄屋 ☛

哥舒

西突厥西厢(右厢)※五弩失毕部之组成部分。又作姑苏。居碎叶川(今楚河)西,·与葛逻禄、处月、处密、畀失等部相邻。后分为两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称哥舒阙俟斤、哥舒处半俟斤。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率众西走,据有乙毗咄陆可汗故地后,遂归附贺鲁,为贺鲁统属之基本部落之一。唐朝名将哥舒翰即出身此部。参见“五弩失毕”(265页)。

哥舒

古代西域部落。为西突厥部落之一。属于五弩失毕部落之一。唐时游牧于今中亚楚河、塔拉斯河流域或其以西地区。唐灭西突厥之后,其地属濛池都护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