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丝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丝虫病 【释义】: 丝虫病(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和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经蚊虫传播。临床早期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常形成象皮肿。流行区多见为无明显症状而血内有微丝蚴的丝虫感染者。目前流行情况逐年得到控制。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早期表现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常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时伴有寒战、高热、肌肉关节酸痛等。如有腹部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时伴有腹痛,可有精索炎、附睾炎,也可有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慢性表现为淋巴管阻塞。可有淋巴管曲张、淋巴结肿胀、阴囊积液、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腹水、象皮肿等。也有无明显症状者,而血中找到微丝蚴。 (2)体征 早期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局部呈一条红线,从肢体近端向远端延伸。此外可见精索炎、睾丸炎。晚期因淋巴管阻塞可见淋巴管曲张、淋巴结肿胀、阴囊积液、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腹水、象皮肿等。 2.辅助检查 (1)微丝蚴检查 午夜前后2h,自指尖或耳垂取血三大滴作涂片检查;乳糜尿或淋巴积液经离心后取沉渣检查。若找到微丝蚴可有确定诊断。 (2)血象 急性期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3)免疫学检查 有皮内试验、循环抗原的检测、特异性DNA探针技术等。 (4)活组织检查 淋巴节结、淋巴结、肉芽肿切片检查。 3.鉴别诊断 丝虫病所致的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及丹毒样皮炎应与细菌引起的相鉴别;精索炎和睾丸炎应与结核性附睾炎相鉴别,乳糜尿与腹腔淋巴结核和肿瘤引起的相鉴别。 【治疗】: 1.病原治疗 (1)乙胺嗪(海群生) 目前应用较广。一般需要在数年内多次反复才能治愈。 1)短程疗法 1~1.5g一次顿服或0.75g日服2次,连服2d。一般只适用于马来丝虫病的大规模治疗。 2)中程疗法 每日0.6g,分2~3次口服,连服7d,适用于微丝数量大的重感染者以及斑氏丝虫病。 3)间歇疗法 0.5g每周1次,连服7周,此法阴转率高,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但疗程较长。 (2)乙胺嗪与左旋咪唑合用 左旋咪唑,每日4~5mg/kg,分2次口服,共服5d。 2.对症治疗 (1)如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可酌情用泼尼龙(强的松)。 (2)细菌继发感染可用抗菌药物。 (3)乳糜尿 发作时卧床休息。久治不愈者可试用20%碘化钠或1%~2%硝酸液6~10ml作肾盂内冲洗。顽固性乳糜尿患者考虑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或淋巴转流术可能有较满意效果。 (4)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采用绑扎为主的综合疗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