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激烈争夺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激烈争夺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国际关系、世界政治力量的划分和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争夺的战略态势;认识绥靖主义的危害;总结三十年代世界各国人民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而斗争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内容 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形成:1937-193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德意两国共同协定的签订,“柏林——罗马轴心”的形成;《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缔结,“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英法美“同盟国”集团的形成。 2.共产国际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加强和英美法绥靖主义政策的破产:三十年代绥靖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慕尼黑阴谋的历史教训。 4.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人民的英勇抗战。 5.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西班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西班牙共产党为争取工人阶级的统一和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德意的武装干涉和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始;国际纵队;马德里保卫战;西班牙共和国失败的历史教训。 6.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共中央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宣言》;驻防上海的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斗争;“一二·九”运动;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红军西征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三、复习思考题 1.三十年代两个帝国主义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2.希特勒是怎样走上发动世界大战的侵略道路的? 3.三十年代绥靖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慕尼黑阴谋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4.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人民反法西斯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四、名词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马其诺防线 慕尼黑阴谋 第五纵队 五、参考书目 斯大林:《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第一部分),《列宁主义问题》。 毛泽东:《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讲演提纲》,《毛泽东同志国际问题言论选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 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季米特洛夫文集》,第73-97页。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一编第一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