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咸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咸阳

 

(唐)李商隐


 咸阳宫阕郁嵯峨①,六国楼台艳绮罗②。
 自是当时天帝醉③,不关秦地有山河④。


 【题解】
 此诗描绘秦都咸阳宫殿楼阁的雄壮美丽,并借之表达作者一种对历史的认识。
 【作者】
 李商隐,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登霍山驿楼》诗。
 【注释】
 ①嵯峨:形容宫殿高大雄丽。②六国楼台:秦始皇时,每攻破一个诸侯国,就在咸阳北坡上仿照其国的宫室修筑宫殿,其灭六国而统一,故称秦宫室为“六国楼台”。③天帝醉:张衡《西京赋》说,天帝醉后,误把关中赐予秦国。此句即用该典。④《史记·六国年表》中,论秦一统天下的原因时说:“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此句即用其意。

咸阳xián yáng

〖名词〗
秦朝的都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2)。《贾谊过秦论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收缴天下的兵器,把它集中到咸阳。《阿房宫赋》:直走咸阳。——径直奔向咸阳。

咸阳

在今咸阳市东20余里的窑店乡一带,因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而得名,前350年,秦孝公自栎阳(今临潼)迁都于此。咸阳城最初建在渭河北岸,后来越过渭河,向南岸拓展。秦惠文王时,在渭南营建阿房宫。其后,秦昭王在渭南营建章台宫和兴乐宫,成为当时朝廷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秦始皇时,咸阳城有了更大发展。在与六国交战中,每消灭一个诸侯国,秦始皇便命按其宫室样式,在咸阳建一座相同的宫殿。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阿房宫扩建为正式“朝宫”。《史记》载:阿房宫前殿可容万人。前殿西、北、东三面筑有宫城城墙,周围5里多,高8尺,城北一门用磁石垒砌,以防有人暗藏兵器入殿。阿房宫与不断增加的离宫别馆,统一六国后又迁天下豪富12万户于此,咸阳城已规模巨大,空前繁荣。秦末,项羽入关,兵屠咸阳,火焚宫室。《史记》载当时大火延烧三个月。秦经营100余年的都城,毁为废墟。

咸阳

咸阳

丝路重镇,古都。位于陕西省中部,东距西安仅数十公里。夏、商为邰、程等封国地,西周属京畿。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为国都。因地处九嵕(zong)山之南,渭水以北,均属阳,故名咸阳。历经惠文、悼武、昭襄、孝文、庄襄五王及始皇、二世两帝,为都城144年。西汉置渭城等县,东汉属京兆尹辖地。隋改属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置咸阳县。宋、金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民国初属关中道。1952年设咸阳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计有古遗址90处,古墓葬644处,古建筑77处,石刻624处。

☚ 绥德   醴泉 ☛

咸阳

咸阳

唐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咸阳,秦国都城,实际上包括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咸阳县两地。诗云: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首二句借咸阳宫阙楼台的巍峨壮丽,极写秦平六国时之喧赫声势。三四句反驳贾谊《过秦论》,谓强秦之得天下,并非由于山河险固,不过偶因“天帝醉”而侥幸得之。其用意似在警戒当时跋扈的强藩与昏愦的当国者。

☚ 乐游原   茂陵 ☛
咸阳

咸阳

丝路重镇,古都。位于陕西省中部,东距西安仅数十公里。夏、商为邰、程等封国地,西周属京畿。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为国都。因地处九嵕(zong)山之南,渭水以北,均属阳,故名咸阳。历经惠文、悼武、昭襄、孝文、庄襄五王及始皇、二世两帝,为都城144年。西汉置渭城等县,东汉属京兆尹辖地。隋改属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置咸阳县。宋、金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民国初属关中道。1952年设咸阳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计有古遗址90处,古墓葬644处,古建筑77处,石刻624处。

☚ 绥德   醴泉 ☛

咸阳

咸阳

唐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咸阳,秦国都城,实际上包括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咸阳县两地。诗云: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首二句借咸阳宫阙楼台的巍峨壮丽,极写秦平六国时之喧赫声势。三四句反驳贾谊《过秦论》,谓强秦之得天下,并非由于山河险固,不过偶因“天帝醉”而侥幸得之。其用意似在警戒当时跋扈的强藩与昏愦的当国者。

☚ 乐游原   茂陵 ☛
咸阳

咸阳

周代秦国及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因其在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为阳,故名咸阳。秦孝公十三年 (前349年) 徙都咸阳,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亡,咸阳为秦都,凡历七世,八君,一百四十三年。咸阳城为商鞅所规划修筑,“大筑冀阙,营如鲁、卫”(《史记·商君列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加以改建。《三辅黄图》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又在渭南、北阪广筑宫苑。拟于上林苑中营作朝宫,先作前殿阿房宫(今西安市三桥镇南阿房宫村一带),至秦亡,宫未成。因渭水河道漂移,秦都咸阳城的遗迹已无可寻觅。今在渭水北岸断崖上发现有秦宫殿建筑群基址及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

☚ 栎阳   吴城 ☛
咸阳

咸阳

今陕西咸阳东渭水北岸,秦都。战国时,秦国逐渐强大,自秦孝公十二年 (公元前350年)秦都自栎阳迁至咸阳,咸阳为秦都共历145年。咸阳位于九山之南,渭水之北。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此地山水俱为阳,故名。秦孝公十二年始建咸阳,相传为秦大良造商鞅监修,由于缺乏记载,其规模、建置不详。据考古发掘表明,秦咸阳规模宏大,因城址南部被渭河冲毁,南城面貌不明。北城遗址保存尚好,为秦宫所在,殿宇林立,多采用对称形式。相传,秦统一六国时,每灭一国,便在咸阳附近仿照该国宫殿样式,重新修建相似宫殿。久而久之,咸阳附近形成了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的宫殿群,号称 “六国宫殿”。秦统一后,又修建了阿房宫、始皇陵等,并在阿房宫与咸阳宫之间,横跨渭河修建了一座渭河桥,又称 “天宫”、“天桥”。渭河桥是最早的木石结构的固定桥梁。咸阳在秦统一前,已显示出富庶、繁荣,统一后,秦始皇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咸阳更加繁华。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的国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与外界特别是西亚各国交往的中心此时秦国之名已远扬世界其它文明古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由于秦始皇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及秦二世暴虐无道,爆发秦末农民大起义。秦二世三年 (前207年),项羽攻入咸阳,焚阿房宫,咸阳城内大火三月不绝,最终成为一片废墟,至今仍可在始皇陵、阿房宫、咸阳宫遗址上见到火焚的遗迹。

☚ 栎阳   彭城 ☛

咸阳

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因位于九嵏山之南、渭水之北,在山、水之阳,故名。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自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迁都于此,并置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汉代改为新城县。

咸阳

陕西省渭河平源中部城市。在渭河沿岸。陇海、咸铜两铁路交点。

咸阳xián yá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地黄(10)。地名。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县东13里。

咸阳

咸阳xianyang

画册。主编张首迅。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1次印刷,8000册。画册分五部分,采录照片近400张,图文并茂,反映了咸阳的历史文化、文物旅游、城市建设、工业、农业、教育、科研、卫生、体育、文化、风土民情等方面的情况。咸阳图书馆有藏。

☚ 柏氏家谱   咸阳乡土志 ☛

《咸阳》xian yang

Xianyang→刘沧(Liu Cang)

咸阳

古都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年) 自栎阳迁都于此,置县。《三秦记》:“秦都在九嵏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始皇统一六国后,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此,并大造宫殿,规模日益扩大。秦亡为项羽焚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