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jiazhi xingshi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亦称价值形态。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看不见,摸不着,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表现出来。如20码麻布=1件上衣,从质上说这个等式,麻布与上衣都是人类一般劳动的产物,从量上说生产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耗费了同样多的劳动。麻布通过上衣把自身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处于相对价值形态;而上衣用自己的使用价值作为表现麻布价值的等价物,处于等价形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表现的两级,二者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排斥和对立。一个商品究竟处于价值形式的哪一极,取决于这一商品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 在历史上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四个阶段,出现过四种形式。 ❶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它的等式是:2只羊=1把斧子。这是商品交换在萌芽阶段的价值表现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整个社会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各原始部落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同,在他们之间偶尔会出现余缺产品的交换行为。一种商品只是偶然地成为另一种商品的等价物。 ❷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它的等式是: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40磅咖啡,或=2盎斯金,或=其他。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经常的产品交换关系。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这时,一种商品不再是偶然地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与较多的商品相交换。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使得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本身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这时商品世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等价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表现形态。这一缺点,造成商品交换上的困难,从而引起新的价值形式的出现。 ❸一般的价值形式。它的特点是出现了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都要借助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中间媒介,完成交换过程。在一般价值形态下,商品的价值获得了充分的表现。但这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仍带有较强的地方性,这就给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 ❹货币形式。即价值形态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克服过去一般等价物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不稳定性,使商品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固定在贵金属上。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就叫作货币。只有从价值形态发展过程考察货币的起源,才能解开货币之迷,真正认识货币的本质。 ☚ 交换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 ☛ 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一个商品的价值不能由这个商品自身来表现,而必须与在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通过所交换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才能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Form of Value亦称“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不能由该商品自身来表现,而是在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在所交换的商品上表现出来。如五丈麻布交换一件上衣,一件上衣就成为五丈麻布的价值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上依次出现四种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亦称 “价值形态”,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外部表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使用价值,它以商品体本身,即以商品的千差万别的自然形态而存在; 作为价值,它是同一的无差别的人类社会劳动的凝结,是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正因为商品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使用价值,所以才有商品交换的必要;也因为商品都具有同一质的价值,不同的商品之间才可以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证明其存在。如一丈麻布等于一件上衣,从质上说,这个等式表明麻布和上衣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生产物,从量上说,表明生产一丈麻布和一件上衣耗费了同样多的劳动。麻布交换上衣,麻布的使用价值由麻布自己的物体形态来表现,而麻布的价值则由上衣的物体形态来表现。麻布的价值得到表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而上衣则用自己的使用价值表现麻布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价值形式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历史上曾依次出现过四种形式: 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form of value亦称“价值形态”,系不同译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同商品的自然形式相对而言,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价值形式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将它划分为: ❶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❷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❸一般价值形式; ❹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最高和最后阶段。 ☚ 一般等价物 价值形态 ☛ 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亦称“价值形态”。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具有同它们使用价值的自然形式形成鲜明对照的、共同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1页)。 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 ❶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同上书第62页)。然而,在同一价值关系中,两种不同的商品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如在1张牛皮=2把石斧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牛皮要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在石斧上面,起着主动作用, 由于牛皮的价值是借助于另一种商品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所以牛皮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而石斧只是充当牛皮价值的表现材料,作为牛皮这种商品的等价物出现的,因而处在等价形式上,起着被动作用。构成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处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两种商品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种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是以另一种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为条件的,反之,一种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是以另一种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为前提的;两种商品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在同一的价值表现中,一种商品不能同时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一种商品究竟是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还是处于等价形式上,完全取决于该种商品当时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简单价值形式的主要局限性是,商品的价值表现极为原始,不完全,不准确。 ❷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分别由许多不同的商品表现出来。由简单价值形式过渡到扩大价值形式,没有质的变化,只不过是作为等价物的商品已不是一种,而是许多不同种。扩大价值形式的主要缺点是,没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共同的价值表现,即没有一般的等价物。 ❸一般价值形式。即所有商品同时用一种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或者说,当一种商品从所有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时,价值形式就由扩大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具有质的变化:先前直接的物物交换被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的商品交换所代替。一般价值形式的主要问题是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种特定的商品上。 ❹货币价值形式。即在商品的价值关系中一般等价物比较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货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最后阶段。贵金属金以它本身特有的质地均匀、可以任意分割与合并、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又经久耐磨等自然属性,赢得了固定起一般等价物作用,即赢得了货币商品的独占权。 ☚ 通货 价值形态 ☛ 0000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