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史达祖《湘江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史达祖《湘江静》

《湘江静》·史达祖

史达祖

暮草堆青云浸浦。记匆匆、倦篙曾驻。渔桹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悬树。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风雨。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此词描写的是故地重游之感,上片为追溯前游,下片抒发现时感慨。

前片又分两个层次,前七句主要写旧游,后三句写故地重游。第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暮色笼罩下的水乡泽国的苍莽景色。“暮草堆青”为近景,“堆”字,见出了草之繁茂、浓密,又显示了水边草地的风貌。“云浸浦”为远景,写出了水天相连的奇景。“记匆匆”句下,具体描写旧游。“倦篙曾驻”,可知作者是经过长期的水上行舟才到达此地的。“渔桹四起”是写当时所闻。“渔桹”,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鱼令入网,亦作“鸣榔”。“碧袖一声歌”突转而下,写突然之间的所见所闻:诗句不成,而歌声猝然而至。“石城怨”为唱歌人所唱曲名,当也是一曲悲愁之音。“沧波”以下三句,为写重游。“菰蒲弄秋”,菰与蒲均为浅水植物。“弄”,戏弄、玩耍意。“弄秋”,实际描写菰蒲等植物在秋风中摇曳多态的风姿——似乎是向秋风卖弄自己的姿色。“还重到、断魂处”,不欲到者,今竟重到——还是那个使人悲哀销魂的老地方。

下片主要描写故地重游后生发出来的无限感慨。“想空山、桂香悬树”,隐括汉淮南王刘安《招隐士》的词句: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謇连卷兮枝相缭”为描写心目中的美好之境,是怀念未宦以前那种与山林为伴的生活。“三年梦冷”下三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三年”,概言这几年的仕宦生涯,回忆起来不过是一场使人冷漠、不复记忆的梦境,故叫“梦冷”。“孤吟”句,“孤吟”,独自悲叹。“意短”,意气短少。缺少英雄慷慨之气,更多儿女悲惋之情,故叫“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为抒发天涯倦客之境遇,描写为仕宦而奔走四方的生活。“屡”字又表达对这种宦途生活强烈的厌倦,与前面“想空山、桂香悬树”遥相呼应。“屐齿厌登临”,屐齿指木屐,以木为底,底装有齿,以备登山之用。古人游山多用之。“厌”有两意,一为满足,一为厌倦,这里为后意。“移橙后、几番风雨”融化杜甫“细雨更移橙”的诗句,是对时序变化、光阴流逝的感叹,与下句“潘郎渐老”呼应。潘郎,指潘安仁,实际指作者自己。潘安仁,西晋武帝时人,他的《秋兴赋》曰: “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可与这两句相对照。“风流顿减”承上句“渐老”而言,“风流”指风韵,又指人的风度,犹指人豪迈杰出的气质; “顿减”,突然减少。时序节令的变迁非但使人生理上渐渐衰老,而且可使人精神上发生深刻的转变,实际又参寓着作者对宦途生涯的无限感喟在内。“闲居未赋”,潘安仁有《闲居赋》一篇(载《文选》卷16)描写自己“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根,春税足以代耕”的闲居生活。词人以此作结,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又对未能洁身引退、归隐山林表现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之情,再与上面“想空山、桂香悬树”句遥相呼应。


唐宋词之史达祖《湘江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史达祖《湘江静》

《湘江静》

暮草堆青云浸浦。记匆匆、倦篙曾驻。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悬树。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注释】 ①云浸浦:云层低卷,低到接近水面。②“记匆匆”句:意为以前曾坐船匆匆路过这里并作过短暂的停留。③渔榔:渔人驱鱼之具。④碧袖:碧绿之袖,即翠袖。此处指身着碧袖衣裳的女郎。石城:乐府《西曲》有《石城乐》,相传为南朝宋臧质所作。质尝为竟陵郡守,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因作此曲。梅溪反其义而用之。⑤菰蒲:菰和蒲.都是浅水植物。弄:戏。断魂: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⑥“想空山”句:刘安《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李贺《全铜仙人辞汉歌》:“画阑桂树悬秋香。” ⑦梦冷:杜荀鹤《将游湘湖有作》:“岳钟思梦冷,湘月少残篇。”短:不足。江淹《伤内弟刘常侍》:“长悲离短意,恻切吟空庭。”烟钟:烟雾中隐约传来的钟声。津鼓:渡头的鼓声。李端《古别离》:“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⑧屐齿:登山用的木屐的齿。移橙:指橙的移栽,橙可用播种,稼接,压条等法繁植,有的须移植。杜甫《遣意》:“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史达祖另有《齐天乐·赋橙》亦曰:“细雨重移,新霜试摘,佳处一年秋晚。” ⑨潘郎:指潘岳。他曾作《闲居赋》,其序曰:“……太夫人在堂,有赢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成。筑室、种树,逍遥自得。……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李善注:“《闲居赋》者,此盖取于礼篇,不知世事,闲静居坐之意也。”

【译文】 暮色苍茫之中,原野草色一片青;云层低卷,遮断江浦。当年匆匆过此,泊舟小住。记得驱鱼声起,沙鸥飞舞。我生怕惊扰愁中诗客,难赋断肠句。翠袖倩女,嘹亮歌喉,一曲《石城怨》,竟随西风飘去。江上暮霭,菰蒲在秋风中摇曳,却重到,伤情处。

酒醉易醒,愁思却苦。山中芳香四溢,想必是桂花满树。三年了,艳情已绝,诗思不敏,常听晨钟暮鼓。我厌倦了临水登山,正逢移种橙树的秋后,屡遭风霜凉雨。我渐渐老了,壮心销磨,却无从赋咏闲居!

【集评】 清·戈载:“(梅溪)集中如《东风第一枝》《寿楼春》、《湘江静》、《绮罗香》、《秋霁》皆推杰构。”(《宋七家词选》)

清·李调元: “‘沙鸥未落,怕愁沽诗句’……此皆史氏碎金也。”(《雨村词话》卷三)

清·陈廷焯:“梅溪词,如‘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沉郁之至。又‘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亦居然美成复生。”(《白雨斋词话》卷二)

近代·俞陛云:“此词纯写旅怀。‘碧袖’二句如寒江闻笛,声声哀怨。下阕以作客之孤身,况历三年之久,烟钟津鼓,屡换关河,倦登王粲之楼,未卜潘郎之宅,烟尘长望,衰飒摧颜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这首词是作者身为天涯迁客,言情说恨之作。大约作于嘉定元年(1208)秋或稍后,当时作者被流放到荆汉地区。早年,他因科举失意,曾在此地做过幕僚之类的小官。这次贬谪荆汉,乃是重返故地。但自身的处境比前次更为不幸,不仅政治抱负难伸,而且行动没有自由,想归隐闲居亦不可得。这首词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全词并不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来安排,而多处交叉却又处处关合,岭断云连。开头写重游故地,但在第二句即宕开许多感喟,不说现时的心事,却追溯与歌女相遇的情事。而“沧波荡晚”却又折回现实,与开头一句紧紧关合,同时领起后片。后片中“想空山”关合“思正苦”,“屐齿”句又照应“空山”句。章法完密,而又曲折多变。陈匪石在论及此词时曾说:“其转折皆在空际,为潜气内转之法,愈转愈深,愈转愈郁,此善学清真者。”陈廷焯也说它:“居然美成复生。”当然,蕴含在这首词中丰富的政治内涵,却是清真词中所不具备的,这又是周、史二家的不同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