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绝立继案
南宋年间,吴琛有女四人,子一人,长曰二十四娘,次曰二十五娘、二十七娘、二十八娘,前三女已嫁,子曰吴有龙,乃异姓继子,有子吴登。吴琛与吴有龙身故之后,二十四娘与二十五娘之婿胡闉诉吴有龙乃是义子,吴氏之产,“乃二婿以妻家财物,营运增置,欲析归四女”。并称有吴琛遗言和县据为证。官府认为,若吴有龙为义男,则法律规定:“诸义子孙所养祖父母、父母俱亡,或本身虽存,而生前所养祖父母、父母俱亡,被论诉及自陈者,官司不得受理。”但有龙是否为义男,尚存疑问,吴氏宗枝图上载吴琛子一人,有龙虽是“异姓之男,初立之时,已易其姓,父死之后,吴琛有词,又给据以正之”。吴琛收养有龙,官给凭据,符合“异姓三岁以下,并听收养,即从其姓,听养子之家申官附籍,依亲子孙法。虽不经除附,而官司勘验得实者。依法二十四娘所谓遗言并无实据,所谓县据“却是本县所给二本,阿涂之据,其载为一岁乳”,另一本“其间改为男七岁。若有龙果七岁男,公法不当立,在县司无由给乳一岁之文。若有龙果乳一岁,则法所当立”,另一据不当以一为七,以乳为男,证据本身乃相互矛盾。胡闉欲分财产也不合法,宋法“诸赘婿以妻家财物营运,增置财产,至户绝日,给赘婿三分”。而吴琛既然有子吴有龙及孙,不为户绝,亦不能按户绝资产分配。该案起因于吴登母子与二十四娘等人不能和睦相处,触犯众怒,曾有赵知县提出均分议嫁之判,“二十四娘等不重骨肉之义,又从而改之。殊不思已嫁承分无明条,未嫁均给有定法,诸分财产,未娶者与聘财,姑姊妹有室及归宗者给嫁资,未及嫁者则别给财产,不得过嫁资之数。又法:诸户绝财产尽给在堂诸女,归宗者减半”。即使是户绝资产,也无出嫁女必须承分之规定。故“吴有龙命立一节,却有县据可证,合与照条承分”。二十八娘年已及䈂,法曰:“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亦只照条给与嫁资。胡闉等人不得再见利忘义,违法干预。